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ppt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及介入治疗.ppt

荆医影像中心-吴文泽 骨样骨瘤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 荆州市中心医院影像中心 吴文泽 杜新华 刘沛武 周文辉 目的 评价平片、CT、MRI对骨样骨瘤的诊断价值; 探讨骨样骨瘤的介入治疗。 影 像 诊 断 检查方法 X线平片 CT MRI 影像分析内容 (1)瘤巢的位置、大小及有无钙化或骨化; (2)瘤巢周围的骨质硬化和骨膜反应; (3)瘤巢周围软组织肿胀,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 骨样骨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构成。好发于10~30岁,男∶女为2∶1。任何骨均能发生,但以股、胫骨的骨干为多见。 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故以往有不同的名称如“慢性骨膜下脓疡” 、“慢性硬化性非化脓性骨髓炎” 、“骨皮质内脓疡”等。 骨样骨瘤最早由Jaffe在1935年首先报道, 并根据它的主要组织成分是骨样组织而定为骨样骨瘤。 本文分析18例骨样骨瘤的平片、CT及MRI表现。 但最近一些学者否定其是一种真正的肿瘤,而实属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 根据是:⑴骨样骨瘤体积不增大,有时还可以缩小,甚至可以自愈;⑵周围硬化广泛,有的可达数厘米或十数厘米,而且常伴有显著的疼痛,这些情况都是与肿瘤规律不相符的;⑶有的已培养出细菌(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半数还可找到感染途径。 材料与方法 18例骨样骨瘤均摄平片,其中16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 18例均行常规平片检查,其中2例加摄高千伏或断层摄影。 其中16例行CT检查,采用picker PQS型螺旋CT,层厚2~3mm,间隔2mm;其中4例行增强CT扫描。 其中4例行MRI检查,采用GE0.5T Signa Contour超导MR仪,常规SE列横轴位T1WI、T2WI,有时辅以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其中2例行Gd-DTPA增强扫描。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42岁,平均24岁,其中10~30岁16例,占89%。 临床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其病程缓慢,常于发病后6~24个月就诊,疼痛初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剧痛,尤以夜间为甚。服用水杨酸类药物疼痛可缓解。 近关节的病变,因疼痛使关节活动受限。关节内的骨样骨瘤患者有时缺乏典型症状,其表现类似关节炎。 结果 病变部位:本组18例,发生于股骨6例、胫骨4例、肱骨2例、脊柱2例、桡骨1例、坐骨1例、髌骨1例 、 距骨1例。 病灶12例位于骨皮质内,其余发生在松质骨、骨膜下,其中2例位于关节囊内。 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依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诊断准确性:平片92.9%,CT为100%,MRI为83.3%。 平片 18例显示瘤巢及其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2例漏诊,其中2例加摄高千伏或断层摄影显示瘤巢。 瘤巢大小一般为5~12mm。瘤巢呈边缘清楚的圆形低密灶10例;瘤巢中心部钙化6例;瘤巢呈高密度骨化影2例;典型“牛眼征”; 瘤巢周围明显骨质增生硬化13例;轻微硬化3例; 2例瘤巢与瘤周骨硬化间有一环状透亮影。 CT 16例均清楚显示瘤巢及周围骨质硬化,瘤巢为圆形、类圆形低密灶,中心部可见不规则钙化或大块状骨化,周围见低密度晕环; 4例行增强扫描,瘤巢明显强化。 3例见瘤巢周围软组织肿胀呈稍低密度改变,肌间脂肪间隙不清。 MR 4例显示瘤巢及周围骨密度硬化,瘤巢在T1WI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中或高信号。瘤周骨质硬化在T1WI、T2WI上均为低信号。 2例行Gd-DTPA增强后瘤巢明显强化,其钙化或骨化区无强化。 2例关节囊内骨样骨瘤显示长T1长T2关节腔积液。 2例显示骨髓水肿。 结论 瘤巢是确诊骨样骨瘤的关键; X线平片仍然是诊断骨样骨瘤的重要检查方法; CT是显示瘤巢的最佳方法; MRI能敏感地显示瘤巢周围骨髓内及软组织的炎性水肿,但可能造成误诊,结合平片或CT可作出准确诊断。 讨 论 骨样骨瘤疼痛的病因与机制: 有学者认为这种疼痛与病灶产生的前列腺素有关。骨样骨瘤的瘤巢中可分泌高值的前列腺素F2,其产物具有血管扩张以及降低痛觉感受器阈值的作用,患者血液中的前列腺素明显升高,为正常人的100~1000倍。前列腺素引起瘤巢内的血管扩张充血,张力增高,压迫瘤巢内的无髓神经纤维导致剧烈疼痛,而强烈抑制前列腺素作用的水杨酸类药物能迅速缓解疼痛。 骨样骨瘤的分期与病理: 骨样骨瘤发展过程分三个阶段:即初期、中期、晚期(成熟期)。 初期镜下见成骨纤维及母细胞为主,伴有丰富的血管,但骨质形成稀少;瘤巢体积较小,仅可为CT扫描显示,本组2例平片漏诊。 中期则形成骨样组织较多;因有不同程度的钙盐沉积,瘤巢中心出现钙化斑影,此为典型表现,本组6例。 成熟期以网织骨为主要成分。表现为高密度骨

文档评论(0)

co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