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我国铸造技术已有6000年的悠久历史,铸造具有使用范围广,材料采用范围广等特点。铸件具有一定的尺寸精度,成本低廉,综合性能良好,但是铸造环境差,粉尘多,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废气,废料,处理任务繁重。今后应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开阔更广的空间。
钢铁的应用使人类文明进入了铁器时代铸钢是四十年代末(1947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结构材料。铸钢的诞生,是继人类发明炼钢技术之后,在黑色金属应用技术方面又一次大的技术创新,是20世纪材料科学最重大的技术进展之一。40 % 估算。
铁液消耗总重量G = 铸件毛重+ 浇冒口重量=( 850+850*40%) kg =1190kg
浇注系统由浇口杯、直浇道600mm ( 1 个) 、横浇道600mm ( 1 个)、内浇道30 mm( 3 个) 组成开放式浇注系统体系
2. 浇注时间的计算
由下式(2-1)可得:
t = k3 G1*∮ 式(2-1)
= 1.3 3* 75* 1190
=58s
若采取快浇,铁液到达冒口时的温度损失比慢浇少有利于补缩防止缩孔缩松等铸造缺陷。因此取浇注时间约为40s。
式中 t —— 浇注时间(s);
k—— 系数(取得1.3);
∮ —— 铸件平均壁厚(mm);
G1 —— 铁液消耗总重量(kg);
型内金属液面上升速度可按下式计算:
V=c/t
V=c/t= 330 mm∕40 s =8.25 mm/ s
v式中 c —— 铸件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按浇注时的位置确定(mm)
t —— 计算的浇注时间(s)
3.平均压头的计算
由下式(2-2)可得:
H 1 = H 0 - P2 /2 * C 式(2-2)
=32- 13.752 / 2 *425
=32 – 13.752 /2 *42.5
=29.8(cm)
式中 H 1——平均压力头(cm);
H 0——浇口杯水平至内浇道距离(cm);
P —— 内浇道至铸件最高点距离(cm);
C —— 铸件在铸型内的总高度(cm);
4..浇注系统最小总截面积的计算
由下式(2-3)可得
∑E直 = G / (0.31 * t * u * H 0)cm2 式(2-3)
= 1190 / (0.31 * 40 * 0.38*29.8)cm2
=46.33cm2
采用两个80mm耐火砖管即可满足要求
式中 ∑E直 ————浇注系统阻流总截面积(cm2);
G —— 铁液消耗总重量(kg);
t ———浇注时间(s);
u ——阻力系数;
H p——平均压力头(cm);
浇注系统各单元比(经修正为) :∑F内 :∑F横 :∑F直 =1.3:1 :1
5.确定包孔直径
已知型中浇注金属液总重量G和浇注时间t,同时考虑浇包注孔数量n,可按下式计算刚液流量qm:
qm=G/tn
qm=μ孔s孔ρ2gh
故 s孔= G/μ孔ρtn2gh
式中 s孔——包孔截面积(cm2);
qm——钢液流量 (kg/s)
μ孔——包孔的消耗系数,取0.89
ρ——钢液密度为0.0071 kg/ cm3
g——重力加速度, 980 cm/ s2
H—— 钢液在包中的高度(cm)
故 s孔=1190∕0.89 *0.0071*40*12*980*120
s孔=9.7 cm
根据实际经验选用800mm的包孔
6.冒口设计
(1)冒口设计的基本原则
冒口的凝固时间应不小于铸件被补缩部分在凝固过程中的收缩时间。
冒口和铸件需要补缩部分之间在补缩过程中应存在通道。
冒口体内要有足够的补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