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技术的历史与发展(.ppt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绩效技术的历史与发展 一、绩效技术的发展历史 绩效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至二战期间心理学家、媒体与视听传播专家和各类研究人员共同对于军队的研究与实践,以及战后由美国政府资助的对学习、认知、教学(培训)等领域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和实践。 近四十年来美国绩效技术的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程序教学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绩效改进阶段(80年代至今) (一)程序教学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 50年代中期,斯金纳发表《学习的科学与教学的艺术》 60年代初,Thomas F. Gilbert出版了“Journal of Mathetics”杂志 1962年,绩效技术领域最初的专业协会——“全美程序教学协会(NSPI)”成立 National Society for Programmed Instruction (二)绩效与教学阶段(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60年代,加涅等在斯金纳程序教学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将任务分析的思想引放教学设计 任务分析首次被应用于美国空军的人事部门 Joseph H. Harless提出了“前端分析”的概念 70年代,Roger Kaufman提出需求分析模型,在军队、商业和教育等各类组织中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1972年,“全美程序教学协会” 更名为“全美绩效与教学协会(NSPI)” 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and Instruction (三)绩效改进阶段(80年代至今) 对培训的研究和关注与对培训的质疑和反思并存 对教学设计的需求不再只是开发培训产品或培训课程,代之以对组织中的绩效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系统过程 进入90年代,“从培训向绩效技术的转变”成为热点话题 90年代中期,绩效咨询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开始在各类组织中相继出现 1995年,“全美绩效与教学协会”(NSPI)更名为“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二、绩效技术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孕育领域——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实践与发展在军队、教育(学术)领域、商业和企业领域平行进行 美国学者Ernest Burkman就军队和企业中的教育机构与公共教育机构的六个教学变量进行了比较 (二)理论基础——心理学 从最初的起源看,绩效技术领域的先驱们组成NSPI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 在心理学中,对绩效技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是学习理论和工业心理学。 学习理论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几大流派: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学习理论的不断发展为绩效技术专业人员解决工作场所中的绩效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和手段。 工业心理学的产生是为了对工作中的个体进行科学研究以使其生产率和心理适应最大化。工业心理学包括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劳动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和消费心理学。 (三)方法论根基——系统理论和方法 系统、要素和环境是系统论最基本的概念。 系统的概念强调整体,强调整体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各个部分所组成,整体性和组织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一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强调系统的功能性、开放性、多级层次性; 一个系统之外所有与之相关联的事物或存在的集合是该系统的环境。环境是系统存在与生成演化的必要条件。 系统方法是运用系统理论的观点,研究和处理各种复杂的系统问题而形成的方法。它侧重于系统的整体性分析,从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现系统的规律性,从而指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一般步骤、程序和方法。 绩效技术专业人员采用系统观分析和解决组织中存在的各类绩效问题,逐步形成绩效系统的框架和体系。 (四)实践舞台——管理活动 人类绩效技术的核心不是“机器”,而是“人”,是具有应变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它关心的是如何提高和保持人的生产力和竞争能力。管理是为组织绩效而存在的,是使任何一个组织持续改进绩效的有力工具和方法。 (五)发展动力——技术进步 技术是多学科研究成果的综合应用,它不是某一种方法的扩展,或某种教学方法、某种特定媒体的使用,也不局限于某一特定人群或学科,可以应用于一切与人类绩效有关的情境。 绩效技术的“技术”包含以下几项关键活动:确定需求、分析绩效、开发尝试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尝试将方案用于问题的解决、在评价的基础上对解决方案进行修正、对结果进行测量和评价。 信息技术对工作场所中的人类绩效产

文档评论(0)

qsaq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