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的核心就是崇尚自然,這也是他生活和創作的最高原則 《歸去來辭》說:「質性自然」 說自己天性接近自然 《形影神序》說:「神辨自然以釋之。」 以自然的法則來排遣憂思 陶淵明認為,人既秉受天地之靈氣而生,就應避免世俗的牽擾。隱居山林、躬耕田園最符合人的本性。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久在樊籠裡,復得返自然。 在他看來,返回自然的思想,包涵著對世俗社會和名教禮法的厭惡與鄙棄。雖然他的方式只是消極的逃避,但其中卻有反抗黑暗、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積極意義。陶淵明返回自然的思想和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浪漫主義開闢了新的途徑。 自然美與建築美的融合。在園林中,大自然的山水景色才是主角,建築物相對次要,因此園林建築必須與自然風景互相協調。 園林中的借山借景的藝術手法,可以使觀賞者產生一種遼闊的視野,這種遼闊也包含人和自然的和諧而又統一。 將園林外的景物,組織到園內所能看到的畫面上來,與園內的景物融為一體。 中國園林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清淡意境。 園林造型依自然趨勢,沒有明顯的軸線,不拘方向,地勢任其高低,造園手法講究寓意曲折含蓄,園中景物大多藏而不露,隱而不現。 花草按天然生成的形態而佈置,不做任何的人工的加工剪裁,以求自然之美。 * 天人合一 儒 道 (孔子) (老,莊)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玄學 山水畫 例子:宋?郭熙《早春圖》、《溪山秋霽》 園林藝術 例子:頤和園、天壇 崇尚自然 儒、道二家學說影響中華傳統思想深遠,尤其儒家,更成為主流,其中兩家各展所長,互補不足,合成為中華文化的藍本。 道家崇尚自然無為,注重大自然與人的和諧,主張順應天道。 儒家重人性治理與五倫關係,提倡教育,尊崇仁義忠孝,以和為貴,攘惡揚善,先禮後兵,積極人生,致力天下大同。 融匯儒、道兩家對天、地、人關係的剖析,加上史實引証,筆者被《周易》中的「天行健」一卦觸動個人感受,覺得天道循環不息,君子自強不息,乃天人合一的接合點。 中國古典哲學,強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所謂「天」,可看作是自然 中國古典哲學精神強調取法於自然,融合於自然 追求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們順應自然,崇尚自然 儒家強調道德教化,而道德教化往往以自然為榜樣 孔子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把「仁」和「智」兩項德目比作山和水 儒教認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秩序中的一個存在,自然本身是一個生命體,所有的存在相互依存而成為一個整體。 儒教把人類社會放在整個大生態環境中加以考慮,強調人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通,和諧一體。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注重藝術的人生,而道家所追求的「大美」、「至樂」等,均來源於自然 道家所謂的「道」即指藝術精神,藝術精神來自自然 主張不要嚴重破壞土地的原生形態,否則就是破壞母體,施行者將犯有不同程度的罪過,不利於一個人的修煉成仙 在修建宮觀建築時,也更多地是考慮了順應自然環境,巧妙地利用自然條件,依山就勢,見水修橋,因高為殿,就洞為宮,靈活布局,就地取材,不強求奇石鮮物,人文與自然和諧地融合為一體 既保存了自然山水林岩之秀美,又達到了建築宮殿以清靜修煉的目的 不僅崇尚自然,敬畏天地,而且主張人們師法自然 「孔德之容,唯道是從」《老子?第21章》 認為大德的運行要以(天)道為唯一的法則和準繩 老子《道德經》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人最後都統一於自然,人存有就應該直接以常道律則作為處事的準則,因為道早就在最根本的處境上作為天地萬物運行的根本原理了,道就是自然的本身情狀了。 莊子認為道是「美」,天地是「美」的,指出「天地有大美」,美的效果必然是樂 山大美、至美產生的樂為「至樂」,「與天和者謂之天樂」 至樂、天樂: 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建立自由的精神王國,是藝術精神的最高體現,這種精神來自自然 「道」這個概念,有時指自然界,有時指自然界萬事萬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有時二者兼而有之。 「德」是指人類社會所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是一種人格修養,是「道」的具體體現和功能效用。 「道」與「德」互為依存,遵循「道」就能獲得「德」,背離「道」就失去「德」 老莊這種思想到了魏晉時期,形成玄學,就更為發展了,並開始與儒家思想相結合。玄學家提出名教本於自然的看法,認為道合自然,名教本於自然。 總結: 老子、莊子談天道必歸結到人事,談人道也必本之於天道,都把崇尚自然、效法天地、尊道貴德當作人生行為的準則和依歸。 天人合一 儒 道 (孔子) (老,莊)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玄學 山水畫 例子:宋?郭熙《早春圖》、《溪山秋霽》 園林藝術 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