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忠县2008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 试卷分析.docVIP

AMF忠县2008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中二年级语文 试卷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忠县2008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分析 试卷结构 试题满分150分,分第I卷与第Ⅱ卷两部分。由基础知识、科技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及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作文几大板块构成。 内容以高中语文第四册为基准。阅读涉及课外,但难度与教材大体相当。从知识和能力的角度进行考查。文科1666人参考,平均分96.89。及格率77.55。最高分127分。理科3361人参考,平均分99.6。及格率85.42。最高分130分。从这一结果看来,试题的难度适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二、答题分析 由于基础部分的难度不大,得分率都较高。 第I卷均为必做题,含三道大题,33分,11道小题,赋分均为3分,全部为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第一题 1—5题为基础知识题,分别为字音、字形、成语的使用、病句辨析及标点符号。 这部分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第二题为社科文阅读,考查学生对概念及文章的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第三题9—11题为文言文阅读题,材料选自《后汉书》,文段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9. D(“疾”应为“恨,嫉妒”) 10.B(①②④⑥都表现祢衡“尚气刚傲,矫时慢物”⑤表现其才能,③是孔融的行为) 11.D(原文不是刘表与诸文人草写奏章赞美祢衡,而是刘表与诸文人极尽自己的才思写的奏章言辞不合祢衡的意) 下面着重对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考生答卷进行分析。 第Ⅱ卷题型有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默写、问答题、语言运用题及写作等。从Ⅱ卷的整体情况来看,全县平均分为71.2 分。各题的答题情况具体如下: 第12题文言句子翻译题出自题9—11题阅读文段,文段设置的考点比较多,均为文言文中常见词语,难度适中,赋分为8分。每小题句义1分,句子通顺,整句意思与原文出入不大即给分。 译时该补充的不补充,主人公是祢衡,文中只用名无姓,学生翻译时不把姓补出。 不能根据语境判断实词的意义,如“点”。学生只知“点”为“标点”“点缀”,而不能根据语境判断出其为“修改”的意思。 不少学生翻译的句子不顺畅。 参考答案: 译文:(1),他正演奏《渔阳》鼓曲,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3分) (2)(刘表等)先前就佩服祢衡的才气、名声,(祢衡来后)非常尊敬地对他,写的文章、言谈议论,没有祢衡的意见就不能定下来。(3分) (3)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2分) 第13题,诗歌鉴赏,两题两问,共6分。 选择的材料为宋诗,设题一方面是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及基本情感的把握;另一方面考查学生对诗歌技巧的鉴赏;同时依据近几年高考的设问特点,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 第一小题学生基本能回答但概括不全。第二小题是对表现手法的分析,本来有两种表现手法,多数学生只能分析一种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1)春花凋谢,春风和煦,树木茂盛,空山鸟鸣,环境静谧。(2分) (2)①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诗歌头两联突出了环境的安静,第三联截取两个生活片断写出了诗人安静悠闲的生活,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从“唯有”“好音”可以看出,诗人对半山生活的喜爱之情。[4分。答出“以动衬静”(或以有声写无声)给1分,分析恰当1分;答出“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分析恰当1分] 第14题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1空1分。每空出现1处错误,该空即不给分。 大多数学生不失分或失分很少,按要求做题。问题表现在: ①.能背诵要求背诵篇目的名句,但记忆不准,出现错别字,导致丢分。 如“茕茕孑立”,“ 茕”乱写不成字。“孤鹜”,“ 鹜”写成“骛”。 ②.大部分同学不能背诵非背诵篇目《促织》中的名句 “一人飞升,仙及鸡犬”,有些写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名句名篇默写材料均为四册教材中出现的名句名篇,四句中有三句出自背诵篇目,一句出自非背诵篇目。 第五题现代文阅读(15—18题)。料为散文《润雨》,考查点主要理解句子含义、理解文意、文章评析与鉴赏等方面设置的。 本大题共22分,四个小题,平均得分约14分。 第15题:(4分)——对文章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文中有相应的提示,回答较为完善,得分较高,一般3-4分。 参考答案:表面上会怪责妻儿不该冒雨而来,实际上却是非常盼望他们来看望自己。 第16题: (6分)——对文章表观点的词语理解与分析,对比分析不具体,得分4分左右。 参考答案:子女对父辈的爱不及父辈对子女的爱更深沉。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方法来表现。文中两位父亲对生病的儿子都关怀备至,文中的“他”在病中仍思念着儿子,都表现了父辈对子女的深挚的爱;对比着写了文中的“我”对父亲态度傲慢不尊大发脾气,自己的儿子因为下雨而不来探望生病的父亲,表现了子女对父辈爱的缺失。 第17题: (6分)——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