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部分 第2章
一、单项选择题
(2009年广东抽样测试)冬至日,山东枣庄市某校高一学生去下图所示地区进行地质考察,他们借助GPS测得山峰M的纬度为36.5°N,海拔为598米。两组学生分别到达P、Q点,测量并计算出两点相对高度仅15米。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起伏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P、Q两点之间的四条小路中,②线穿越的等高线最少,地形起伏最小。
[答案] B
2.该日正午,M峰顶观云亭(高约5米)尖顶的影子正好移至P点,则P、M之间的水平距离大约是( )
A.300米 B.400米
C.500米 D.600米
[解析] 已知M点的纬度为36.5°N,则可以求出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0°,又知P、M两点的相对高度是288米,则可以求出两地的距离大约为500米。
[答案] C
(2010年烟台期末考试)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回答3~4题。
3.图中主要河流的流向为( )
A.从西南流向东北 B.从东北流向西南
C.从北流向南 D.从南流向北
4.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①线和②线两个方案,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
C.不用修大型桥梁,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解析] 结合该题中河流水系发育特点判断河流走向是从西南流向东北。②线方案与①线方案相比,不用修大型桥梁,占用耕地少。
[答案] 3.A 4.C
5.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两侧的潜水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单位:米),P为河岸的一处观测点,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东北流向西南 B.可能位于黄土高原
C.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D.一年有两个汛期
[解析] 河水总是由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的地方,即图中的河流向西北方向流;该处的潜水水位只有55~60米,应位于第三级阶梯上;根据纬度位置可知,它位于秦岭—淮河以北,故可能会出现凌汛现象。
[答案] C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规律大致是( )
A.自北向南递减 B.自南向北递减
C.自高纬度向低纬递减 D.自西向东递减
[解析] 直接读图可知,图中东部地区等值线数值的变化大致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
[答案] B
7.图中①处数值比周围低,主要原因是( )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B.地处盆地
C.地势高 D.云量大
[解析] 图中①数值处为云贵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低,则积温比周围地区低。
[答案] C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图中的地形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处是山谷 B.B处是山地
C.CD处是山脊 D.EF处是山谷
[解析] 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和弯曲状况可以判断出A处为鞍部,B处为山地,CD处为山脊,EF处为山谷。
[答案] A
9.图中两山峰的温差为( )
A.1.2℃ B.1.2℃~2.4℃
C.2.4℃~4.8℃ D.0℃~2.4℃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山峰的纬度及距海远近均相差不大,所以影响其温差的主要因素为地形。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可以计算出左侧山峰的海拔在1 200米~1 400米之间,右侧山峰的海拔在1 000米~1 200米之间,两山峰的高差为0~400米,故其温差为0℃~2.4℃。
[答案] D
10.图中有一处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
A.101米 B.198米
C.298米 D.601米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200米,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则陡崖的相对高度为200米~600米。
[答案] C
下图中,H地恰与某高压天气系统中心相吻合,该天气系统以每天约200千米的速度东移。据此完成下题。
11.(2009年全国文综Ⅱ)H地与甲聚落的相对高差约为( )
A.800米 B.1 500米
C.1 800米 D.2 100米
[解析] 甲地海拔在400~600米之间,H地海拨在2000~2200米之间,两地相对高差在1400~1600米之间,故选B。
[答案] B
二、综合题
12.(2010年课标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解析] (1)由题干信息知,雪期是指当年初雪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五单元单元知识整合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配套课件.ppt
- 2012年随堂优化训练历史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三第四单元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配套课件.ppt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一部分第1章地球与地图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五部分第2章2中国地理差异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二部分第1章第1课时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五部分第1章1世界地理概况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5章2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5章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4章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4章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3章2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人教版.doc
- 2012届高考地理高考全方案一轮复习课时检测第四部分第3章1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人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