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高中历史第二分册复习提纲.doc
第1课 中华文明的摇篮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开始农耕生活。这些生产性经济活动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稻作农业与旱地农业同时出现、南北并立的格局,是中国早期的一大特点。
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人口的增加,人们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部落。
神话传说反映了早期人类生活经历的几个阶段,如盘古氏、有巢氏、伏羲氏、神农氏等。
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中华大地文明的起源,已经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第2课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之后,进入了“小康之世”,也即“天下为家”的社会。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具备国家的基本特征。
考古学家发现,时间上与地域上、夏朝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期间,发掘出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说明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二里头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
二里头遗迹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第3课 商朝和青铜文化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史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商朝国家体制,有“内服”—直接管辖的王畿之地、“外服”—间接管辖的方外之地的区别。商朝与周边方国存在着一种松散的联盟关系,商王是方国联盟的共主,方国则臣服或归附于商。
商朝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器物的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青铜器被赋予了沟通天地和支持政治权利的功能。
商朝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为我们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商朝虽然已进入了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的工具主要还是石器和木器,农业生产技术已有进步。
第4课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周武王率军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
分封制是周人新创的统治方式,是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西周实行井田制。
周公拥立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制定礼乐制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第5课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迁后的周朝成为“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犁耕技术的使用是新生产力的代表。
各国相继进行改革以富国强兵,改革范围不断扩大,在战国时达到高潮。
百家争鸣局面带来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期,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儒家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发展“礼治”思想,以“仁”为核心观念,主张以伦理道德来规范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法家提倡“法制”,倡导功利主义、君主集权、鼓吹专制独严刑峻法;到家对现实政治绝对否定,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包含事物恒变、矛盾对立转化的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第6课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战国时代,战争加剧,强国兼并弱国,最终形成“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变法改革蔚然成风,秦国的商鞅变法最有成效。掌握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
秦朝为有效控制大一统局面,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的政权体制,成为我国后世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掌握秦朝皇帝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
第7课 秦末农民起义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秦朝灭亡。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接竿而起,揭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
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展开“楚汉战争”。刘邦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即皇帝位,建立汉朝。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汉初统治者继承秦朝中央集权体制。
汉初继承秦朝郡县制度,同时分封同姓诸侯。封国势力增强最终导致“吴楚七国之乱”。
汉朝初年形成布衣将相之局。
主张“清净无为”的黄老之学适应汉初社会实际,成为汉初统治者实际上的指导思想。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汉武帝加强皇帝集权,由皇帝和亲信近臣形成了宫廷决策核心,称为“内朝”或“中朝”,而以丞相为首执掌政务的政府机关,称为“外朝”。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汉初郡国并行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基本消除。
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等人的建议,罢?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发达的农业基础为其繁盛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汉武帝三次对匈奴出兵,大体解除了匈奴在北边的威胁,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加强对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