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06-谈杰出科学家的读书方法 47页.ppt
談傑出科學家的讀書方法 張 敏 超 傑出科學家的共同特質 傑出科學家的一些共同特質,如:具有堅持力、認真、專注的精神;在思考特質方面,也多半具有好奇心、喜歡思考新問題、見解獨到、具有批判力等創意特質;而在學習特性方面,他們均屬於積極求取新知的自學方式。 科學家的養成 許多有價值的科學發現,往往是通過對微小線索的注意而取得的 能透過微不足道的小事,抓住有希望的線索,必須事先要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 有充沛想像力和高度靈感的人較能及時抓住有希望的線索 這樣做就真的能將孩子培養成傑出科學家嗎? 許多學生就會去熟背教科書上的數、理、化公式,做大量的練習題,下課後就到補習班報到,參加各種理科競賽……;家長們也不落人後,要求孩子減少玩耍時間、多準備考試,為他們準備多得做不完的家庭作業,讓他們上才藝班、課輔班、游泳班等,深怕他們輸在起跑點上。 這樣做就真的能將孩子培養成傑出科學家嗎?或許有些孩子會走上成才之路,但大部分的孩子選擇中途放棄、轉換跑道,因為他們印象中的偉大科學家個個天賦異秉,非常人所能及,與其追逐這種遙不可及的夢想,還不如先顧好下一頓在哪裡,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放棄理想的人並不在少數。 在學校求學的最主要目的 學校不是職業訓練所,我們待在學校的最主要目的並不是學習教科書上的知識,而是培養「求知心」與「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培養「思維能力」,沒有培養求知心和學習習慣,則出社會後會因為資訊焦慮而為社會競爭所淘汰,沒有培養起思維能力,就不會有自己的想法,也不會有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如何做一個科學家? 對科學的熱愛 好奇心與冒險精神 想像力與注意力 聰明的資質:會有新奇想法,喜歡分析、綜合思考 內在的幹勁、堅韌不拔及百折不撓 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的成長經歷 成長經歷:他們大部分在孩提時期都是極普通的孩子,並沒有顯示出和常人有何不同之處。常會調皮搗蛋,愛惡作劇甚至惹禍 喜好大自然,自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科學,從小就發現到自然界中蘊含著種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興趣,這種興趣伴隨他們一生(很多是小時候的成長在鄉下的孩子) 有的科學家從小就聰明絕頂,再加上後天勤奮努力,研究成果斐然,也有的並不擅長學習,甚至有不及格的經驗,更多的是雖然自青少年時期就熱愛科學、喜歡讀書,但由於討厭死記硬背、討厭填鴨式的教育制度,所以成績平平 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們的成長經歷 父母鼓勵也支持孩子的愛好,讓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不強求孩子在校學習成績 小時候喜愛閱讀科普讀物,參加夏令營和課外科學活動。會在家進行科學小實驗和小製作或對科學博物館的參觀有興趣 還遇到了不同於單純傳授課本知識的「人師」,激發他們對知識的強烈好奇心,鼓勵學生主動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鼓勵他們踴躍發問、獨立思考與創新。 不會因為挫折或失敗的經歷而改變對科學探索的樂趣 科學創造力 「科學創造力」可歸納為三個向度,即挑戰、新穎及獨特:要「挑戰」未知的科學世界,才能使科學有持續的進步;要能開發「新穎」的問題、領域、問題解決法、現象、規律或典範;並有「獨特」的見解及研究成果。傑出科學家最具創造力的研究成果,均為他們耗費無數時間及心血且普獲該領域的科學家所認同的研究,這些研究成果為他們贏取了不少獎項,或因該項研究而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開創者。 創造力的五個要素 (一)敏覺力:指對問題或環境的敏感度。有些人敏感度高,任何事物若有疏失或不尋常的地方,很快的會感覺出來。(二)流暢力:這是指對同一個問題或看法能夠提出很多觀念或新點子,來解決問題。(三)變通力:就是能夠從多角度、多方位思考同一個問題。(四)獨創力:能夠想到別人所想不到的新觀念能力,也就是見解與其他人不同。(五)精密力:在新觀念上不斷地使之構想更完整、更無懈可擊,講求「精益求精」的精神。 創新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文素養 今天學科技的人談創新,必須要有很好的人文素養,如此才能幫助科技領域的發展,才有可能產生更好的創新,為了達到這個結果,各位在學習當中應對各種基礎知識要儘可能吸收 科學與人文 李遠哲院長以個人的經驗認為科學家如果沒有人文藝術涵養,其實很難在科學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他很鼓勵科學家多多接觸人文藝術。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很需要想像力及創造力,就如同藝術家的創作也要充份的想像力來配合,這就是說科學與藝術完美的結合,才能創造出最佳的科學成果與藝術創作品。 Tiger Woods; 虎林 愈努力,就愈幸運 當我們羨慕別人運氣好時,別忘了背後有許多別人看不見的努力。我們常看到高爾夫球皇帝老虎伍茲(Tiger Woods; 虎林)在球場上的漂亮一擊,其實是來自他日常千次萬次的努力練習。 真正的科學家也要懂文藝 專業領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科學家若只知科學就太「遜」了。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感謝父母在他幼時充實他國學文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7-学案 非选择题题型(二)54页.ppt
- 208-高一年级工作思路 17页.ppt
- 209-第一节 儿童性别定型化过程 38页.ppt
- 210-九年一贯自然与生活科技课程研发模式与实务的探讨1苏育任 2沈月清 45页.ppt
- 212-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28页.ppt
- 214-第一章 什么是现代经济学 56页.ppt
- 215-高中语文课标及人教版语文(必修1~5)的解读与概述 64页.ppt
- 216-《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下册 34页.ppt
- 217-Unit 1 Shanghai is bigger than Hong Kong 32页.ppt
- 219-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23页.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