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混合脲酶抑制剂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oc

混合脲酶抑制剂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混合脲酶抑制剂对茎瘤芥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作者】兰 晶 【关键词】茎瘤芥??脲酶抑制剂??硝酸盐??产量??品质 【指导老师】李昌满 【专业】生物科学 【正文】 1?引言 1.1?土壤脲酶 土壤脲酶分布于一切土壤中,是土壤酶中的一种,是一种由简单蛋白质构成的生物催化剂,一般认为是由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产生的,是存在于土壤中能催化尿素分解、具有氨化作用的高度专一性的一类好气性水解酶,在性质上有别于从生物体内分解出的纯脲酶,只对尿素起催化作用,对尿素的其他衍生物不起作用[1]。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为3800万吨,但利用率却仅40%,其中主要是氮肥中的尿素[2]。尿素因其含氮量高、性质稳定、施用方便等特点,成为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氮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施入土壤的尿素分子,只能吸收尿素分解后的无机离子氨(NH4+)。尿素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氨基甲酸胺,氨基甲酸胺进一步水解为碳酸氨[1]: ??(NH2)2CO+H2O→NH2COONH4???????? NH2COONH4+H2O→(NH4)2CO3 碳酸氨再进一步分解为氨和碳酸氢氨: ??(NH4)2CO3→NH3↑+NH4HCO3 氨在浅土层和地表层容易以气态挥发进入大气,而NH4+则有四种可能流向:一是被土壤中的胶粒吸附;二是被植物吸收;三是在好氧条件(环境含氧气充足)下发生硝化反应,转化为硝态氮(NO3-、NO2-、NO);四是在缺氧条件(环境含氧量较低)下发生反硝化反应,脱氮生成N2。硝态氮虽然也能被植物吸收,但是更容易被降雨冲失,进入地下水中[1]。 土壤脲酶活性是影响尿素分解的最主要因素,气温高,脲酶活性强,尿素分解快,分解产物来不及被农作物吸收就挥发掉或随地下水流失;温度低,尿素分解慢,分解产物还有可能供不上农作物的需要,尿素的利用率大大降低。在抑制脲酶活性的研究中,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Conmd早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将某些物质施入土壤中可以抑制脲酶活性,从而延长氮肥的肥效[3]。Bremner等从上百种的化合物中筛选出对脲酶抑制效果较好的醌类化合物以及银和汞有机化合物[3]。而有的学者试图通过某金属元素取代脲酶活性中心的金属离子Ni来改变脲酶活性。林新坚等筛选到抑制脲酶活性菌,并从其代谢物中提取脲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合适的脲酶抑制剂与尿素制成缓释肥料能够有效抑制土壤中分解尿素脲酶的活性,从而延缓尿素水解和氨的释放,提高氮肥利用率[4]。 1.2?土壤脲酶抑制剂的种类 土壤脲酶抑制剂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抑制土壤脲酶活性的一类物质[1]。有关脲酶抑制剂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已发现的土壤脲酶抑制剂的基础上进行的[1],目前已发现的土壤脲酶抑制剂有以下三大类:(1)有机抑制剂,如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及其衍生物、氯代马来酰亚胺含硼化合物、酚类和醌类、磷酸胺类、异位酸类化合物;(2)无机抑制剂,如金属盐类;3)混合抑制剂。其作用机理有以下5方面: 1.脲酶抑制剂堵塞了土壤脲酶对尿素水解的活性位置,使脲酶活性降低。 2.脲酶抑制剂本身是还原剂,可以改变土壤中微生物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降低土壤脲酶的活性。 3.疏水性物质作为脲酶抑制剂,可以降低尿素的水溶性,减慢尿素水解速度。 4.抗代谢物质类脲酶抑制剂打乱了能产生脲酶的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合成脲酶的途径受阻,降低了脲酶在土壤中分布的密度,从而使尿素的分解速度降低。 5.脲酶抑制剂本身是一些与尿素物理性质相似的化合物,在土壤中与尿素分子一起同步移动,保护尿素分子,使尿素分子免遭脲酶催化分解。在使用尿素的同时施加一定量的脲酶抑制剂,使脲酶的活性受到一定限制,尿素分解速度减慢,就能减少尿素的无效降解[5]。 1.3?茎瘤芥简介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食品,但易于积累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6]。据报道,人体积累的硝酸盐约80%?来自蔬菜[7]。硝酸盐本身无毒性,只有转化为亚硝酸盐后才有毒性。亚硝酸盐可使血液的载氧能力下降,从而导致高铁血红蛋白低氧血症,严重者可致死,还可与人体中次级胺(仲胺、叔胺、氨基酸)反应,在胃腔中形成强力致癌物—亚硝胺,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癌变。为了人类的健康,应严格控制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以减少硝酸盐的摄入,为此国家已经规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品中硝酸盐安全限量标准见表1[8]。 ? 王朝辉等研究表明,氮肥用量与蔬菜硝酸盐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9];任祖淦等报道,雍菜中硝酸盐累积可因氮素化肥用量提高而有明显增加,故偏施和滥用氮肥,是造成蔬菜品质恶化的重要原因,并提出300kg/hm2?为氮肥用量的临界值,若超过此量,蔬菜硝酸盐的累积则有超标污染的可能性[10]。据研究表明氮肥用量是蔬菜中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外源因子[11],对植物生长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