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小说(二).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年代小说(二).pdf

本文由keven118贡献 1 年代小说( 第三章 20 年代小说(二) 本章讲授 6 课时,主要内容为 1、20 年代小说概述;2、叶 绍钧、 许地山、冰心等“问题小说”作家;3、郁达夫的生平及 小说创作。 20 年代小说创作界, “为人生”的现 实主义小说是其中重要 的一支。 “文学革命” 倡导期 《新 20 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家直接师承了 青年》 《新潮》作家群的传统。主要作家是文学研究会及与之相 、 近的未名社、语丝社的一些成员。 他们创作的 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尽 管他们对这一问题探索的角度不同, 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 露和 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 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文 学研究会在中国所首创的现实主义美 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风 格, 对整个 20 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包括《新青 年》 《新潮》作家群在内的初期小说作家,有着 大致相同的创作倾向,显示了“问题小说”的端倪。 问题 小说初始在 1918-1920 年间,但问题小说的写作高潮则 在 1921 年之后,即周作人的理论倡导,冰心、叶绍 钧、许地山、 庐隐、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会员的创作不可分离。 在现代小说史上最早显露出流派风范的,是 1923 年左右在 鲁迅小说影响下,由文学研究会和未名社、语丝社一些作家创作 的乡土小说。 乡土小说的主 要特征: 第一、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 尖锐的讽刺和批判。 第二、乡土小说 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 绪描绘生活于苦难中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 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 格。 第三、 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 麻 木人性、 凄凉人生时, 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 而这眷恋又往往与某 种失落感相交织, 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与“为人生”小写实派小说相对峙的,是前期创造社和与之 相近的其他 社团的一些小说家。 (为艺术派的创作)他们不注重 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再现,而是力主忠于自己“内心的要 求” ,标 举自我情绪的审美表现,在 20 年代的小说界,别立新宗,另辟 蹊径,开拓出现代小说新的园地 ——浪漫抒情的小说创作。 以郁达夫为代表的浪漫抒情派小说, 在艺术表现上有一些共 同的美学特征,形 成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主要特点: 侧重自我表现,主观色彩浓厚。常把小说作为作家的“自叙 传” ,喜用 第一人称叙事, “老郁” “于质夫” “晶孙” (陶) 君” “C (陈翔鹤)等来塑造其自我形象,染上了 浓重的自我表现的色彩 2 真实地袒露作者一己的内心,在经历、气质、个性上完成自我文 学形象,进行痛苦的自我暴露、自我反省乃 至自我赎罪。他们笔 下的“多余的人” “零余者”形象,正是五四一代浪漫而善感的 青年的自我写真。 (受日本“私小说”影响)以自我表现为中轴, 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浓重的感情投影。 不注重事件的外边 file:///G|/Documents and Settings/Lch/桌面/百度文库下载/Download/百科知识/20年代小说(二).txt [2012-3-17 7:51:35] 描写, 侧重宣泄、 表现作家的情绪、 感受、 心境、心态(特别是变态性心理和肉欲苦恼) ,以此作为结 构小 说的线索,因此,这类小说又称为“情绪小说” “情调小说” 。从 “情节小说”到“情绪小说”演 变。散文化和诗化倾向。郭沫若 《漂流三部曲》成仿吾《一个流浪的人》陶晶孙《音乐会小曲》 作者感情体 验,逼近作者的个性与气质。 在创作方法上,这类小说以浪漫主义为主,同时又兼采某些 现代主义技巧。受 弗洛依德泛性学说的影响,不少作品写梦、潜 意识。郭沫若《喀尔美罗姑娘》 《残春》 《阳春别》 ;陶晶 孙《木 犀》郁达夫《青烟》林如稷《将过去》浪漫主义的基调加进了某 些现代主义的音符。 在创造社的诸 作家中, 叶绍钧、 许地山、 冰心是卓有成就的, 所以成单节讲授。 叶绍钧(1894~1988) ,名圣陶。由 于他长年的教员生涯,使 他对现代中国教育界的情形了解得深切详明, 对学校生活的各个 侧面观察得细致 入微, 他以教育界、 以学校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教 育小说”, 在他全部的小说创作中占很大比重, 其中 的名篇是 《潘 先生在难中》《倪焕之》 、 。 他几乎没写过工人题材,在仅有的几篇农村题材的作品中, 《多收了三五斗》反映 30 年代“丰收成灾”的畸形社会现实。 在童话创作上则是现代中国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