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A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A国际服务贸易理论.ppt

第四章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和政策 国际服务贸易理论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适用性 国家服务业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的培育 核心问题: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 因其涵盖领域太广,国际服务贸易真正受到重视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尚没有系统的服务贸易理论。 讨论较多的问题是,国际贸易原理对国际服务贸易的适用性问题;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因、格局及得失;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及服务贸易自由化问题。 从微观角度讨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如何产生的可能更有意义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回顾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的回顾 1.绝对成本论 亚当.斯密(1723-1790) 英国经济学家, 代表作〖国富论〗 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将其分工理论推广到国际领域。一个国家输出具有生产绝对优势的商品,其商品的生产成本必然低于其它国家。绝对优势理论与现实不完全相符,因为资本和劳动在两个国家之间转移不完全自由。 2.比较成本论 大卫.李嘉图(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就生产具有相对优势的商品,并与其它国家进行交换。 各国都生产与其位置、气候和其它自然或人为的便利条件相适应的商品,取得成本的比较优势,通过扩展贸易使全世界的人同时增进福利。 两优相较取其更优,两劣相较取其次劣。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 比较成本理论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比较优势陷阱说 一国运用本国自然资源优势和廉价劳动力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获得较低的附加值.而忽视技术创新,或过度依赖技术引进,则将陷入低附加值循环,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弱化说 比较优势建立在资源禀赋与比较成本基础之上,从长期来看这种比较优势将逐渐弱化。 发展: ◆从静态比较优势到动态比较优势 将技术进步、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和经济增长等问题结合起来综合动态地研究一国的比较优势 ◆从先天优势到后天优势 一国先天存在的资源禀赋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后天优势则是指原本没有,通过后天培育而形成的优势。 服务贸易表现: 分类表:九、与旅游有关的服务 五、教育服务 上述两部门与一国自然资源密切相关 另有些部门,如 一、商业服务 二、通信服务 三、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 十一、运输服务 需要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发挥后发优势,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 3.生产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俄林(H-O)的要素禀赋理论 赫克歇尔(1879-1952)。 俄林(1899-1979)瑞典经济学家, 1969-1975年担任诺贝尔奖经济学委员会主席。1977年获诺奖。他提出的生产要素禀赋论奠定了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创始人。从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异来分析生产成本和商品价格差异,说明比较优势的原因。 生产要素:主要指劳动、资本和土地(自然资源) 产品要素的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 某种产品生产中各种要素的比例。不是指要素的绝对数量,而是指要素的相对数量。 要素密集程度和技术以及要素的价格有较大的关系。 要素的丰裕程度 某个国家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及比重。不是绝对量,而是和另外的国家相比的相对数量。 H-O理论:土地、资本、劳动力、其它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同,决定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各国生产要素的储备比例和资源禀赋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 要素比例不同形成了商品的要素密集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劳动比率低)、资本密集型(资本-劳动比率高)。 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商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以自由竞争市场为假定前提;并把国家间先天赋予的生产条件差别作为国际贸易的基础。这种理论称为“外生比较优势理论”。 4.产业内贸易理论 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差异产品的交换及其中间产品的交换。即一国同时出口和进口同一产品。可解释产业结构相同、消费结构相同的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 服务贸易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内贸易。如两国同时可作为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国和进口国。 50年代后国际贸易格局的变化,这些变化无法用传统的理论作出合理的解释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产业内贸易迅速发展 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增加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既进口又出口的现象。比如日本向美国出口轿车,同时又从美国进口轿车的现象;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衬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