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电子产品用精细有机化学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电子产业用精细 有机化学品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 2.1 有机发光材料 1.什么是有机电致发光? 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 和阳极注入 到有机发光 层,在电场的作用下结 合形成激子,激子辐射 衰减,产生电致发光。 3.电致磷光的原理: 有机电致发光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所以又称为发光二极管。其发光机理一般如下:在外界电压驱动下,由电极分别注入电子与空穴在发光层中复合而释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使其受到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受激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而产生发光现象,有机EL过程通常由以下5个阶段组成: 2.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器件的发展: 有机电致发光起源于1693 年,M.pope等人在当时以蒽分子单晶外加电压获得了发光。 1987 年C.W.Tang用有机小分子A lq3作为发光层制成了发绿光的有机小分子发光二极管。这样,有机电致发光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 科学家 用聚苯乙撑(ppv)作为发光层制成了第一个聚合物发光二极管(pLED)即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继pLED后至今,有机电致发光已发展壮大为以染料和颜料为材料的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OEL)和以共轭高分子为材料的聚合物电致发光(PEL). 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 发展简史重要里程碑 Commercial OLED Roadmap 常见的显示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OLED:新一代平板显示 主要优点: 1,选材广,可实现多色光发射; 2,驱动电压低,能耗小; 3,亮度和效率高、视觉宽; 4,超薄,重量轻,全固体主动发光; 5,易加工,可制成大面积和柔性显示器。 国内外知名的OLED研究机构和公司 欧洲:Philips,Siemens,BASF,Covion等 美国:Kodak,Motorola,HP等 IBM:Dow Chemical,GE,DuPont等 日本:Pioneer,TDK,Sanyo,Sony等 韩国:Samsung,LG等 我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华南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中科院化学所、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香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这些单位的研究方向各有侧重,研究各具特色,取得了一批有意义的成果。 周光召基金会于2009年9月8日在重庆召开的“中国科协第十一届年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颁奖,维信诺首席科学家邱勇教授及其他三位科学奖被授予了“应用科学奖”。 对于邱老师,周光召院士评价道:从1996年到2008年的12年间,坚持在清华大学自主研发,实现了有机发光显示OLED技术从实验室研究到大规模生产的全过程;开发出钴酸锂、氮化锂等一系列新型电子注入材料,建立了研究有机发光二极管阴极电子注入机理的新方法;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全小分子的有机光耦器件,电流转换效率与频率响应特性达到无机光耦器件的水平;在2001年创建了维信诺公司,2002年建成了国内第一条OLED中试线,完成了OLED显示屏工艺技术研究和集成,解决了器件稳定性的关键问题;2008年9月,成功将OLED显示器应用于环境条件极其严苛的“神七”舱外航天服上,圆满地完成了任务;2008年10月,自主设计并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依靠自主技术的OLED大规模生产线,实现了在国内的大规模生产。 世界上最大的OLED显示器 (2004年) 2.1.3 OLED的基本结构 OLED结构 OLED器件制备过程 OLED器件的重要性能参数 2.1.4 OLED的主要辅助材料 2.1.4.1 空穴注入材料 2.1.4.2 空穴传输材料 常见的空穴传输材料 星形三苯胺的结构类型 常见的空穴传输材料 常见的空穴传输材料 1,金属配台物电子传输材料 2,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噁二唑类电子传输材料 其他杂环化合物传输电子的材料 2.1.4.4 空穴阻挡材料 2.1.5 有机小分子电致发光材料 有机小分子OLED材料的特点 2.1.5.1 纯有机小分子蓝光材料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芳香型蓝光材料 (2)芳基取代蒽类蓝光材料 (3)芴(螺芴,多芴)类蓝光材料 (3)二苯乙烯基芳基蓝光材料 芳胺类蓝光材料 (1)电子给体-共轭体系(D–π)蓝光材料 (2)电子给体-共轭桥-电子给体 (D–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