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述评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杨洪承)
从世纪末走来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在新的历史的开篇,没有发生惊天动地的巨变。经历了百年来几代学者建设的中国现代文学在今天已经进入了传统学科。在时间的进程中,迈入新世纪元年的我们学科,也仅表现为自身建设的持续性稳步渐进。年末岁初,把脉学科历史渐进的流向,寻觅过去一年(2001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前进印迹,我们从其持续性的步履中,还是见到了可与过往比较、可思考的新的生长点。世纪元年的新气象,也展露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进程中。梳理一年来集中或散见的研究成果,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一
本年度迎来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世界性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120 周年的华诞与逝世65 周年的重要纪念日。鲁迅研究由此被推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成为今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最突出的亮点。从年初起,从北京到鲁迅的故乡浙江绍兴,从广东、江苏到新疆,都有大型的学术研讨会和纪念会举行。同时,鲁迅作品或各类研究系列著作的出版,以及各种杂志、报纸开辟的专栏、专号中系列论文的发表,更为集中地推出了一大批鲁迅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较以往有些不同:首先是亲属回忆引发的争议及鲁迅研究的论争。鲁迅之子周海婴的《鲁迅与我七十年》(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01.9)的回忆录,从鲁迅直系亲属的角度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内情与史料。尤其许多章节先于报刊发表,出书后又多有转载,迅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及争议。王元化的“序言”认为,此书作者的“顾虑少,真实性较强。书中有不少地方显示了海婴敢讲实话的勇气,不为尊者讳,也不为亲者讳,把很多事都写出来”。但是,许多鲁迅研究者并不完全赞同作者的说法。书中关于鲁迅之死、鲁迅之孙周令飞婚事和稿费纷争等事件,是是非非已很难说清。相对于这部回忆录,由周建人口述,其女周晔(鲁迅的侄女)整理的《鲁迅故家的败落》和《伯父的最后岁月——鲁迅在上海(1927~1936)》(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8)的两书,虽然也是亲属的回忆但是引发的争议较小。历史的久远与最亲近的当事人记忆,使得史料的珍贵和某些记忆的存疑并存。鲁迅亲属积极参与鲁迅研究,不仅为抢救了史料,也是鲁迅研究活跃的当代性表现。这与鲁迅研究世纪末的论争联系更为密切。陈漱渝的《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谈谈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鲁迅研究月刊2001.1.)和《挑战经典——新时期关于鲁迅的几次论争》(文学评论2001.5)两篇长文,不仅将世纪末乃至新时期以来鲁迅研究几次重大论争的来龙去脉的清晰勾勒,而且直率地表示了自己的见解和判断。20世纪末多有情绪与偏见的争议和论争,新世纪之初开始逐渐转向学理性的讨论和思考,甚至转向对其现象的认真反思,并从清理事件的过程着手。葛涛、谷红梅编的《聚集“鲁迅事件”》(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9)和高旭东编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10)及陈漱渝编的《鲁迅风波》(北京:大众文化出版社,2001.4)三部论争文集,较为详细地整理搜集了近年来鲁迅研究论争的40余篇文章,注重客观地反映论争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如高旭东选编文章分为:作家挑战、学人挑战、挑战者的回应……七嘴八舌话鲁迅、鲁迅与鲁学的未来等10个方面。既具有史料性,又因为有了理性而将当代性鲁迅研究引向了学术化。鲁迅研究在当代社会广泛的参与中,获得了较为强烈的历史研究理性意识的深入。总结世纪之交鲁迅研究的种种论争,袁良骏认为,“可以看到新儒学、英美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解构主义者眼中的鲁迅,这对新世纪的鲁迅研究不无鸟瞰的意义”。高旭东也指出“这标志着‘鲁迅研究’真正从‘政治问题’变成了‘学术问题’”,“从此,鲁迅研究将进入一个自由争鸣的新阶段”。葛涛选编的《网络鲁迅》(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8)是第一本有关网上鲁迅的书。本书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地反映了当下读者在现代传媒中发现“有个被e化的鲁迅、一个虚拟世界中的鲁迅、一个70年代出生的‘新新人类’或80年代出生的‘飘族’视阈的另类鲁迅,同时也是一个多彩而又变形了的鲁迅” 。世纪之初,争议和因特网使我们越来越接近鲁迅、还原鲁迅。
其次,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重估。这是在鲁迅研究当代意识观照下,由当下的争议走向鲁迅自身的思考,乃至对鲁迅与现代思想史、文学史进程的重新反思,但是这种新的思索必须调整视角。王乾坤说,“‘回到鲁迅’(或‘走近鲁迅’)的口号在学术上需要推敲,在人学价值上则不能令人放心”,因为“鲁迅非常清楚,现实中的人是一个‘中间物’,不可能成为一个完善的范本”。所以,“回到自己,独特的生命领会与生命创造,是‘解释鲁迅’或者‘继承鲁迅’的定义与存在方式”。他的《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鲁迅研究月刊2001.1)一文,对胡适与鲁迅“怀疑”精神品质的比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3.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4.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5.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6.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7.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8.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9.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10.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11.doc
- 【试题资料】数学分析模拟试题12.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_历史终结_之后:九十年代文学虚构的危机》.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_农民文化小说_:乡村的自审与张望》.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TheCulturalConnotationsoftheRusticFictionofthe1930s》.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TrendsinFictionovertheLastTwoDecades》.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创作主体的精神转换--考察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一种思路》.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从语言的角度谈中国新诗的评价问题》.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关于中国文学_现代_形态的再思考》.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激情与叙事--新时期文学的心态寻踪》.DOC
- 【现当代文学史论文】《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