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浅谈细菌鉴定仪出现“不能鉴定细菌”的处理.doc
浅谈 我们对现今应用较为普遍的vitek-ams鉴定系统中报告“不能鉴定细菌”(uio)菌株作了进一步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以期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 仪器与手工方法相结合的 细菌鉴定方法。 一、材料与方法 1.仪器与试剂:vitek-ams 60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gni、gpi、ybc试验卡(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 2.试验菌株:1 025株本院1999.10.21-2000.3.3临床标本分离的菌株进行了vitek- ams鉴定,其中应用gni 卡631例、gpi卡334例、ybc卡60例。 3.vitek-ams鉴定法:根据细菌表型特征,选择相应gni+、gpi、ybc卡,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进行,孵育后当仪器报告结果为uio时,挑取生长对照孔(gpi卡第1孔、gni+卡第3孔、ybc卡第24孔)悬液于非选择性培养基上重新分离,观察是否纯培养,若是,分别按同法及以下两法鉴定。否则, 经纯培养后重新上机鉴定。 4.双歧检索鉴定法:根据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技术资料提供的双歧检索表,依生化结果检索至属或种。 5.常规鉴定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并经api系统(生物梅里埃公 司) 复核鉴定至种。部分菌株鉴定依据文献[2]进行。 二、 结果 1.uio 发生机率:总共1025株细菌鉴定中,共出现 uio 44株,占4.3%。其中gpi卡334株,出现uio16株,占4.8%;gni+卡631株,出现uio 24株,占3.8%;ybc卡60株,出现uio4株,占6.7%。 2.uio发生原因:在44株出现uio中,9株(0.9%)为待检细菌不纯,3株(0.3%)为浊度不合要求,2 株(0.2%)为接种物孵育时间过长(超过48 h), 2株(0.2%)为超出试验卡鉴定范围(均为臭鼻克雷伯菌),1株(0.1%)为菌悬液不乳化(粘液型绿脓假单胞),其他如冲液时气泡过多,或其他原因不确定者27株(2.6%)。 3.处理:(1)9株不纯菌株,经纯培养后,重新上机,均能成功鉴定。(2)35株纯培养但报告uio菌株中,18株(1.8%)可通过双歧检索法获得结果,并与常规分类法结果完 全一致。3 株(0.3%)浊度不合要求者经调整浊度后重新上机获得结果。 2株(0.2%)接种物超过48 h菌株,经重新孵育后得以鉴定。1株(0.1%)为悬液不乳化菌株经配制3个麦氏单位菌悬液,然后低速离心1~2 min(1 000 r/min),取上清液比浊并调节到所需的浓度后,得以鉴定。(3)余下11株(1.1%)菌中,仅2株(1株为大肠埃希菌,另1株为臭鼻克雷伯菌)不能从双歧检索表中查出 结果,其他9株(主要为洋葱假单胞菌、琼氏不动杆菌、木糖产碱氧化杆菌等),虽能从双歧检索表获得结果,但与常规鉴定法结果不相符合,或出现矛盾的生化结果,需增加试验项目,按常规鉴定方法及 api系统报告结果。 三、讨论 实验表明95.7%的临床分离菌株可通过vitek-ams正确鉴定,仅4.3%菌株无法一次性成功鉴定。细菌不纯是产生这部分菌株的主要原因(占近1/5),其他如待检菌菌龄、菌液浓度也是关系鉴定成败的关键。由于仪器本身原因(如对于罕见生物型、新种或不典型菌株无法鉴定)也不可忽视。正确处理这部分菌株,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际应用自动化仪器时,必须挑取纯培养菌落,可提高鉴定率,对确认为纯培养而无法鉴定者,可通过传统分类法,参照双歧检索表能成功鉴定将近一半菌株,因此合理应用双歧检索表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辅助方法。但仍有占总数1.1%菌株需用常规方法或其他方法如api系统重新鉴定。 ? 参考文献 1,叶应 妩,王毓三,主编.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第2版.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5. 2,patrick r.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7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1999.316-647. ? ?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