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的异曲同工之妙.docVIP

浅谈《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的异曲同工之妙.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的异曲同工之妙《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写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篇章之一。主人公范进是个士人,他一直生活在穷困之中,又不停的应试,考了二十多次,到了五十四岁才中了个秀才。《孔乙己》是我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著名小说,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短篇小说之一。作家以极俭省的笔墨和典型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孔乙几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这两篇文章虽出于不同时代的吴敬梓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巨匠之手,但都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有异曲同工之妙。现将两篇文章作如下比较:1.写作时代不同,但其主题相同。《范进中举》写于18世纪中期清王朝由盛转衰,卦建社会已日趋崩溃的时期。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渐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就采用了大兴文字狱,设博学宏词科以作诱饵;考八股、开科举以牢笼士人,提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来对付知识分子。其中,以科举制度为害最深,影响最广,使许多知识分子堕入追求利禄的圈套,成为愚昧无知、卑鄙无耻的市侩。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和腐朽的社会风气,所以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不愿参加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憎恶士子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自己的观点反映在他的《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事物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他民主主义的思想色彩。而《孔乙己》写于1913年。正值辛亥之后,“五四”运动之前,中国正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尽管二文相差二百年,但因其作者都对封建科举制度危害有深刻认识并深恶痛绝之,所以他们各自在文中塑造了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的典型形象,描述了范进、孔乙已的不同遭遇,让人们看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知识分子的心态,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2.主人公的命运不同,但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必然结果。范进从20岁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直到54岁才中举,由此使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跟以前有了天壤之别。而孔乙己也是很早就参加了科举考试的,但至死“连半个秀才也没有捞到”,好喝懒做,又不会营生,因为偷窃被丁举人打断了腿,以至最后是死是活无人过问。范进和孔乙己都是受封建文化、科举制度毒害颇深的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典型,但一个终于爬了上去,跻身于封建统治者的行列,成为了众星捧月的对象;而另一个始终没能爬上去,穷困潦倒,默默地消失于人间。尽管他们的遭遇不同,却都是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两种必然结果。   3.主人公周围人物的态度不同,却都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反映。范进中举前后,乡邻的态度截然不同。中举前,范进家境贫穷,他去省城应试,家里饿了两三天;发榜那天早晨,范家断粮,家里甚至连做早饭的米都没有,母亲饿得两眼昏花,只好让范进去集市卖了鸡换米度日。范进穷困到如此地步却无人过问,而范进的中举喜报刚到,乡邻们便拿了鸡蛋、白酒,背了米,捉了鸡来,又到集上去寻范进,细心照顾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对他不屑一顾,中举后竭力拉拢他,叙“世好”赠金又赠房。特别是范进的丈人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更是表现出了前倨后恭的态度。范进中举前,被他称为“现世宝”“烂忠厚没用的人”,连中了秀才也是他“带挈”的;对范进希图中举,又极尽讽刺嘲弄之能事,什么“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什么“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啦”,一派粗鄙的话,不堪入耳。待到范进果真中了举,他忽然一百八十度大转湾,称范进为“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把范进真的捧上了天--说他是“天上的星宿”。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说穿了,就是因为“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来给他用”。充分反映了当时势态炎凉的杜会现实,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而孔乙己则因终未能爬上去,咸亨酒店的人们,从店主到伙计,从大人到小孩对孔乙己有的只是嘲笑。咸亨酒店的小伙计“我”因工作的单调、无聊和生活的苦闷而特别记起给自己带来笑声的孔乙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记得。” 孔乙己还未出场,我们就从中知道,孔乙己之所以被人记得,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存在的价值,就因为他是人们单调、无聊和苦闷生活的一个笑料,能够给人们一点“笑”的满足:笑他没有考取功名,笑他穷极僚倒,笑他迂腐。这样一个迂腐、落魄的穷知识分子在大人和小孩心目中是没有任何地位的,也是毫不受人尊重的,“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这一句话就一方面深刻的说明孔乙己可有可无、可笑可怜、无足轻重的地位,再次显示他的寂寞与悲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凉薄”麻木,对别人毫不关心、毫不同情。乐极悲极,人们高兴到顶点的时候也是孔乙己悲苦到顶点的时候。当孔乙己再次出现在咸亨酒店的时候,他的外形已大为改变:脸色黑瘦,穿一件“破夹袄”,两腿盘坐在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管理学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