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融合.doc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融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数学课堂教学中“动”与“静”的融合 ——以教师活动为中心和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一致性研究 嘉善一中 杨晓霞 教学活动以“动”与“静”两种基本形态存在。所谓“动”的形式,就是以教师活动为中心,教师讲授新课,进行面对面的直接教学活动。其中既有教师的讲,也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练。所谓“静”,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进行预习、复习或其他形式的练习。既然“动”与“静”是教学活动的两种基本形态,就没有谁主谁次了,而是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相互服务、辨证统一的关系。 但是,在一些中学数学课堂里,由于对“动”和“静”一致性研究的缺失,造成课堂效率低。活动设计与目标任务不相称,造成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落实,或教学代价过大,影响了数学课堂教学优质、高效、轻负担的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成了当下时髦的口号。还有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即分别记录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与教师讲授的时间,如果前者的时间多,就认为学生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就是好课,否则就不是好课。此类见解,不仅是对建构主义的一种误解,对数学教学也势必产生不利的影响,容易造成课堂教学陷入随意性、盲目性。 其实,我觉得“动”与“静”之间就象是一个钟摆一样“荡”过去再“荡”回来快要到顶的时候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个范围,。逐渐由对立趋于靠拢和融合产生教 “动”与“静”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他们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学与教行动上的协调一致: 1、“动”“静”结合,张驰得当就新课程标准而言,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更是,而这个又是相对的,也需要。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节奏密而不疏学生就因长时间紧张造成疲劳,产生抑制复习旧知识,新课的导,形式的转换,教学中的和衔接,教学的应力求简洁、明快、紧凑,让学生不感到拖沓,不感到厌烦但是如果盲目追求,学生的各种感观难以对其充分感知。容易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的进程,思维无法拓展,造成“消化不良”,效果适得其反如果疏而不密,学生就因过于松弛分散了注意力,则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并且阻碍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效把握教学内容和目标,恰当分配时间难宜,缓而不松而不虚多层次、小台阶分步训练。这样的教学节奏,高低起伏,张驰得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版 (3)位似中心在位似五边形的内部; (4)位似中心在位似五边形的边上; (5)位似中心在位似五边形的顶点上。 归纳结果是5种情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投影等,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通过“动”和“静”结合的过程,不仅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而且还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调动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以“动”开路,以“静”收果 “动”与“静”纵贯整个教学全局,“动”“静”的交替与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性环环相扣,步步相生冲淡重点,一一得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做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学习有着清醒明确的认识从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到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情感的投入都非常主动。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用理性的思维对去加以分析解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答案不论的教学,必须是在目标的指向之内。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根本,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宋秋前著 2007年3月第一版 浙江大学出版社 ■《数学课题学习的实践与探索》 张思明、白永潇编著 2003年11月第1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静 动 练新 析新 范例 仿学 铺垫 定式 归纳 尝试 P P P P P P P P P P P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