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药商品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pptVIP

第二章 中药商品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中药商品学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一、起源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中药作为商品进入了市场,并与其它商品进行交换,中药商品学开始了起源萌芽。 二、发展概况 (一)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1、开始重视中药商品等级的研究 如柏子仁已分为上、中、下三等 2、开始重视中药商品价格的研究 如皂角上等一枚一钱;桑螵蛸上等价三百 3、已有了专营中药的商人 《后汉书》记载:韦彪、张楷等卖药的情况 4、开始重视中药商品品质的研究 《神农本草经》记载:土地以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效。 (二)晋唐时期(公元265~960年) 1、经营的品种和数量不断扩大 《唐本草》载药844种 2、已重视中药商品的道地研究 《唐本草》记“离其本土,则质同而效异” 3、加强了中药商品的对外交流 引进了外来药物:龙脑、阿魏、安息香、血竭等。 (三)宋元时代(公元960~1368年) 1、广州设置了“市舶司”统管海外的贸易机构 出口到西方各国的有人参、朱砂、牛黄等58种 2、开封成立了太医局卖药所 为我国第一个设置的官办中药经营机构,后改为惠民局。 3、杭州出现了专营道地药材的批发市场 “川广生药市” 4、出现了我国最早的成药和饮片的制药规范 《太医惠民和剂局方》 5、更加强调道地药材的质量和效用 《证类本草》神州半夏、银州柴胡 6、中药商品价格的记载 《元史》矾价30斤值五两,白药14锭值二十五两 (四)明清时代(公元1369~1911年) 1、进一步扩大了中药商品的对外交流 明代郑和七次下南洋 2、进一步研究了中药商品采收与品质的关系 《本草纲目》 “生产有南北,季节有早晚,根苗异采之” 3、进一步研究了药材与道地的关系 《本草纲目》 “性从地变、质与物迁,如地黄……”《拾遗》记载浙贝母、川姜、银柴胡等 4、引进了新的进口药物 曼陀罗、番木鳖、阿芙蓉、番红花、丁香油等 (五)民国(近代)时期 1、扩大了中药商品经营性机构 经营性商号,北京同仁堂、天津德仁堂等,在全国其他大城市也建立了分号。 2、制药厂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重庆桐君阁、云南白药厂等 3、药材市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安国、樟树、百泉等药市都有所发展 (六)现代(1949~今) 1、对中药商品的产、供、销、存及质量进行了统一管理、统一经营:1954年后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先后成立了中药材公司和药检所。 2、中药材国内外市场不断发展 3、出版了众多中药商品专著 《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国家医药管理局-卫生部,1984.3,载药76种 《道地药材图典》王强,徐国钧,2003 《中国道地药材》胡世林,1984.7 ,载药 159种 《中国道地药材专论》胡世林,1998 《中国药材商品学》朱圣和,1990.4 ,载药 440种 《全国常用中成药大全》刘树三,1990.8 载药2026种 知识点: 秦汉时代、晋唐时代、宋元时代中药商 品经营各自有哪些代表成就? * * ?桑螵蛸上等价三百 ? 《元史》矾价30斤值五两,白药14锭值二十五两 ?阿芙蓉 *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