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外科学教学课件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教研室制作 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 瘘管、窦道。 长短粗细合适的纸捻。 五五丹(或九一丹)。 探针等。 体位:仰卧位。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注意事项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注意事项 常见操作错误及应对方法 选择切口错误 对策:①位置宜低; ②方向:放射状切口——乳房部脓肿, 乳房下方弧形切口——乳房后壁脓肿, 乳晕边缘弧形切口——乳晕部脓肿。 脓腔未分离 对策:以手指探查脓腔的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并轻轻分开脓腔内纤维间隔,去除坏死组织。 脓肿切开冲洗后即用丹药 对策:应先用油纱布填塞压迫止血,次日再根据脓液及坏死组织选择丹药,但应向患者交待暂定哺乳。 1 2 3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脓成时才能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前要穿刺,以确定其部位及深度。 切口的位置宜低,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度。 切口的深浅:以得脓为度,不可过深。 切口的大小,视引流的通畅情况行扩大切口,或对口引流。 脓腔内应放置引流物,且一般不应填塞过紧,以免影响引流;当需压迫止血时可适当填塞压迫。 如脓腔内乳汁溢出过多,应建议患者回乳。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乳房外观可见乳房、乳晕、乳头;内部由乳腺组织、脂肪组织、Coper氏韧带组成。其中乳腺组织分为15~20乳腺腺叶,呈放射状排立。乳腺组织并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出现生理性增生,经后7~10天生理最平稳。正常情况下两侧乳房对称、质地柔软无凹陷、压痛及肿块,乳头也无溢液。淋巴回流主要以腋窝淋巴系统为主,继则至锁骨上及锁骨下,最后注入肺。 注意事项 应用解剖 乳房肿块的检查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注意事项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注意事项 患者体位:坐卧、卧位相结合,充分暴露双侧乳房。一般先查健侧,后查患侧。 操作步骤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有无抬高、凹陷;乳晕部皮肤有无发红、糜烂、脱屑、潮湿等改变。 病因病機探究 视 诊 乳头 皮肤 外形 双侧乳房是否对称,有无局限性隆起、凹陷。 注意皮肤颜色,有无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有无浅静脉扩张。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触 诊 如脓腔内乳汁溢出过多,应建议患者回乳。 脓成时才能切开,深部脓肿切开前要穿刺,以确定其部位及深度。 切口的位置宜低,大小以引流通畅为度。 切口的大小,视引流的通畅情况行扩大切口,或对口引流。 切口的深浅:以得脓为度,不可过深。 脓腔内应放置引流物,且一般不应填塞过紧,以免影响引流;当需压迫止血时可适当填塞压迫。 C A B E F D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注意事项 若出现乳头抬高、凹陷,桔皮样改变,卫星结节,是由于库柏氏韧带牵拉及癌肿局部转移引起;提示中晚期乳癌。 一般而言经前期不宜行该项检查。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箍 围 药 是将药粉与液体调制成糊状敷贴于患处以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药物。 病因病機探究 概 念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适应证 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的外疡。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箍围药调制方法 调制液体的选择 取适量的药粉与液体调成稠糊状备用。 葱、姜、韭汁或蜂蜜 阳证 半阴半阳证 阴证 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茶 醋、酒调制 中医外科教研室 Click to add Title 病因病機探究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