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方法.ppt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方法.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方法.ppt

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防治中的健康教育方法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所 郑雷军 主要内容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和现况 二、食品污染的来源和分类 三、食源性疾病的定义、特征和分类 四、国内外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五、各类食源性疾病的特点和防治方法 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和现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食品,是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安全:作为食品,首先要保证其安全,即不得含有毒有害物,要保证食品在适宜的环境下生产、加工、储存和销售,减少其在食物链各个阶段所受到的污染,以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营养:此外,还应保证食品应有的营养,无掺假、伪造,符合相应卫生标准的要求。 食欲:食品应具备应有的色、香、味、型等感官性状,能引起食欲。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1.食品的充足供应:即解决人类的贫穷、饥饿,保证人人有饭吃。需要政府、农牧渔业、生产加工企业、社会服务部门的保证。 2.食品的安全与营养:即人类摄入的食品不含有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污染物,无毒、无害,并能提供人体所需要的基本营养元素。需要政府、农牧渔业、卫生法制与监督,食品加工企业以及食品消费者的共同保证。 198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有关文件中将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与食品卫生(Food hygiene)作为同义词,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益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 。 1996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计划指南》中将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两个概念不同的用语加以区别, 食品卫生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使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安全和措施”; 食品安全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 1、骇人听闻的日本水俣病事件。1950年,在日本水俣湾附近的小渔村中,发现大批精神失常而自杀的猫和狗。1953年,水俣镇发现了一个怪病人,开始时步态不稳,面部呆痴,进而是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一会儿酣睡,一会儿兴奋异常,身体弯弓,高叫而死。1956年又有同样病症的女孩住院,引起当地熊本大学医院专家注意,开始调查研究。最后发现原来是当地一个化肥厂在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成本低的汞催化剂工艺,把大量含有有机汞的废水排入水俣湾,使鱼中毒,人和猫、狗吃了毒鱼生病而死。1972年日本环境厅公布: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2、奇异的日本疼痛病事件。1955—1972年,在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两岸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中妇女比男士多,患上此病,则全身骨骼疼痛,不能行走,故取名为“疼痛病”。经调查,这是一种镉中毒事件,起因是附近的电镀厂、蓄电池制造厂及熔接工厂或因采矿工业含镉之废水未经适当处理而径行排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和饮用水含镉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其中死亡81人。 3、英国等国可怕的疯牛病事件。1986年在英国发现,90年代流行达到高峰。2000年7月英国有34万个牧场的17万多头牛感染此病,屠宰焚毁30多万头,流行趋势于90年代后期明显下降,但发病率每年仍以23%的速度增加,并由英国向西欧,全欧和亚洲扩散,受累国家超过100个。目前病人约100例,有科学家推测处于潜伏期的病人约50万人,发病后表现为进行性痴呆,记忆丧失,共济失调,震颤,神经错乱,最终死亡。1997年专家预计人类发病流行颠峰大约是在2015年,届时每年将有20万人死亡,在最糟糕的情况下,可能会有1000万人最终死于“雅克氏症”,2002年这一预计数字降为5万人。 4、致命的O-157事件。自1996年6月从日本多所小学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而发现元凶为“O-157”大肠杆菌以来,日本全国至当年8月患者已达9000多人。其中7人死亡,数百人住院治疗。“O-157”是一种长约千分之二毫米、宽约千分之一毫米的杆菌。“O”是德语对这种细菌称谓的第一个字母。大肠杆菌因其抗原抗体反应不同,截至目前被分为173种。“O-157”于1982年被美国科学家定为第157种而得名。感染上大肠杆菌“O-157”的患者往往都伴有剧烈的腹痛、高烧和血痢。病情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症症候群(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