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CT+“C”型臂导引经皮穿刺温控热波修补腰椎间盘.ppt

CT+“C”型臂导引经皮穿刺温控热波修补腰椎间盘.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T+“C”型臂导引经皮穿刺温控热波修补腰椎间盘.ppt

术前体检 观察脊柱是否居中 前后左右弯腰试验 俯卧位;脊柱、双侧棘旁及双侧环跳压痛试验 仰卧位;髋氏试验 直腿抬举试验 肌力 术前影像学检查 腰椎 CT 40例、MR 15例、X-平片33例 诊断: 椎间盘膨出,突出 ,其他 膨出 L3-4 2例 L4-5 12例 L5-S1 4例 突出; L4-5 11例 L5-S1 12例 其他; 椎间盘变性 3例 椎间盘突出游离 3例 轻度椎管狭窄 1例 术前椎间盘造影: 30例 10例未做(工作初期) 椎间盘造影显示: 纤维环破裂 23例 纤维环退变 18例 治疗参数 阻抗125? 加热温度(文献报道90℃) 90℃ 80--85℃ 加热时间13.5—17min 随访 术中(40例、41层面。2例失败。38例、39层面) 腰部及腿部症状明显放松 31例 症状无改善7例 术后:1周-1月 38例 出现相应治疗部位腰痛腿痛19例 无症状3例 腰腿痛明显缓解16例 随访 术后6月以上(9例) 随访到 7例 恢复日常工作、学习,无症状 5例 劳累后偶有腰腿痛康复 2例 术后4-6月 (10例) 随访到 10例 恢复日常工作,学习,无症状 5例 劳累后偶有腰腿痛 3例 间隙性腰腿痛 2例 随访 术后3-4月(10例) 随访到 7例 恢复日常工作、学习,无症状 3例 术前和术后无变化 2例 间隙性腰腿痛 2例 准备手术 1例 术后1-3月(5例) 随访到 3例 恢复日常工作,学习,无症状 3例 手术结果 术后患者无皮肤灼伤; 无局部出血; 无脊髓损伤; 无膀胱功能失调; 无导管断裂在椎间盘内 无椎间盘炎发生。 IDET疗效评价 通常采用自评方式 国外文献最常用的评价方式 VAS - 痛觉评分 SF-36 - 躯体痛觉 SF-36PF - 功能恢复 均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在Saal等的前瞻性研究中显示 VAS SF-36PF SF-36BP 在IDET术前术后均有改善 并有显著差异 但这3种评分间存在差异: SF-36PF 在术后6—24月的提高最为显著 SF-36BP在术后24月中逐步提高 而VAS在术后6个月之后不再进一步改善 我们的随访时间较之明显缩短 已有接近的趋势 患者术后的机体功能恢复较主观疼痛改善 明显 临床随访 4个阶段: 1:纤维环裂隙闭合期 术后1—7天,患者症状较术前减轻 纤维环裂隙闭合抑制炎症介质的进一步释 放有关。 2 :椎间盘水肿期 术后1月,患者出现(或无明显)腰痛 椎间盘IDET术后水肿有关 3:椎间盘修复期 术后1-3月,患者症状消失,可有反复 4:椎间盘稳定期 术后3-6月或以上,患者基本恢复日常工作,偶有症状,因个体差异及多参数影响,每个患者的康复过程不尽相同 大部分患者在术后3个月以后症状改善最为明显且稳定 我们在随访中发现1例椎管狭窄患者 术后3个月内症状无缓解,并有加重 主要表现为站立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 患者有腰痛 其余患者IDET术后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谢谢 IDET治疗机理-术后病理变化 治疗后 治疗前 材料和仪器 材料: 导引针:20G PTC针 穿刺针:17G 特制穿刺针 消毒穿刺包一只 仪器: 治疗送热系统:0RATEC-50 IDET治疗仪 SpinCATH导管 普通探头(治疗膨出用) 减压探头(治疗突出用) 导向设备:CT机和”C”臂X线机 材料: 消毒包 仪器 CT+”C”透视机 仪器 CT+”C”透视机 仪器 仪器 SpineCATH导管 操作方法 患者俯卧位,腰椎SCOUTE扫描 在病变的椎间盘层面做螺旋扫描 层距、层厚均3mm,共4-6层 选择穿刺层面,加上Grid网格栅 设计进针路径;(两线,一角) 一线;划出从中线-穿刺点 一线;穿刺点-椎间盘内的距离 一角;两线的夹角 操作方法 穿刺点选择患侧肢体的对侧 局部皮肤消毒,铺洞巾 导引针在穿刺点进入 CT扫描确定20G导引针位置 沿20G导引针方向插入17G穿刺针 CT扫描确定17G导引针位置 在“C”臂透视机监

文档评论(0)

7800034fgy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