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docVIP

浅谈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号: 20095151013 学年论文 系(院) 教育科学学院 专 业 心理学 年 级 2009级 姓 名 王玉凤 论文题目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 指导教师 沈烈荣 职称 副教授 成绩 2011年04月16日 目 录 摘 要 2 关键词 2 Abstract 2 Key Words 2 1 关注幼儿的品德发展 3 1.1 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3 1.2 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3 2 家庭教育对幼儿品德形成的影响 4 2.1 家庭教育在幼儿品德发展中的重要性 4 2.1.1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5 2.1.2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5 2.1.3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 5 2.1.4 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6 2.2 家庭教育职责错位的现象 6 3 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 7 3.1 家长要做好榜样作用 7 3.2 帮助幼儿纠正坏的行为习惯 7 4 加强品德教育,家庭教育任重道远 8 参考文献 8 浅谈家庭教育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 学生姓名:王玉凤 学号:20095151013 教育科学学院 心理学专业 指导老师:沈烈荣 职称:副教授 摘 要:家庭教育中重智轻德的现象很普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幼儿进行智力的开发,但却忽略了对孩子良好品德的培养,造成了许多孩子社会价值取向偏差,成绩很好但却道德败坏,如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关键在于幼儿时期的引导与培养。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品德 Abstract:In the home education the heavy wisdom light qualitys phenomenon is very common, for does not let the child lose on the starting line, the guardian starts in the baby time to the baby to carry on the intelligence the development, but has actually neglected to the child good personal character raise, created many child social value orientation deviation, the result has been very good, but actually did morally degenerate, how help the child to form the good personal character, the key lay in the baby time the guidance and the raise. Key Words:home education;children;quality 1.1 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国内外心理学家普遍认为,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都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由个人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李伟,2009)。这也就是说,个人的品德行为的学习是离不开社会文化环境的,因为人毕竟是社会的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许多方面都包含其社会性。 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在道德行为、意识和态度上经常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稳定的特征或倾向(王颖, 2010)。幼儿的道德观念还处于较模糊状态,对周围的事物也不是很熟悉,在道德判断方面,幼儿具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受暗示性。因而他们的言行更多的是去模仿周围的人,特别是自己家庭中的长辈,行为具有很高的可塑性。这一时期对幼儿应该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地心理状态,使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 1.2 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性 发展心理学研究证明,个体的攻击性具有高度的稳定性,童年期个体的攻击性水平的强弱对其成年期的攻击性行为有较强的预测作用(林崇德, 1995)。对儿童早期攻击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科学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教育措施来控制和减少攻击性的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