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联网内涵解析及其发展策略思考 - 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doc
物联网内涵解析及其发展策略思考日前,针对物联网内涵解析及其与下代网、互联网及泛在-物联/传感网等网络的相互关系和发展策略思考,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国家无线电频率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原副局长、总工程师陈如明向通信产业网发来专稿,对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提出12点建议。
1.物联网内涵解析
A. 诞生背景
瞄准实际应用的物联网IOT(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源于2003年左右,相对Internet是以“人”为基础互联的一种网络,IOT则原先视为以目标对像更大的“物”为基础互联的一种网络, 即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便是RFID电子标签。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等诸多领域。预计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
其实,物联网概念起源于比尔 . 盖茨1995年《未来之路》一书,在《未来之路》中,比尔 . 盖茨已提及物联网概念,只是当时受限于宽带无线网络、硬件及传感设备等设备与网络系统的发展水平,并未引起重视。而且涉及它与泛在网UN(Ubiquitous , Network)及传感网等概念相关联,其起源更早。所谓泛在(Ubiquitous)及普适(Pervasive )概念的引入源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美国加州Xerox(施乐)公司 Palo Alto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博士在1991年提出 ,‘Ubiquitous’原为拉丁文,意思是‘神无所不在’,被用于形容网络无所不在,。传感器网络的构想最早由美国军方提出,起源于1978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资助卡耐基-梅隆大学进行分布式传感器网络的研究项目,由于当付缺乏INTERNET技术、多种有效接入手段特别是缺乏移动接入及智能计算等条件,此时该传感网概念仅局限于由节点组成的自组织网络,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中国中科院上海微系统及信息技术研究所亦早在1999年就启动了传感网的研究和开发, 在上述简单概念基础上的扩展, 有如泛在传感网(USN,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 该概念出自2008年2月ITU-T的研究报告 “ Ubiquitous Sensor Networks”, 等等。而与商业应用有关者则与下述背景相关联-------
1999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UCC、吉列公司、宝洁、沃尔玛等100多家大公司赞助,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Auto-ID Center,?K且提出了“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的概念后,就与世界上六所知名大学, 即美国的MIT、英国的剑桥大学生、日本的庆应大学、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大学、瑞士的圣加仑大学、中国的复旦大学等,..共同?成Auto-ID Labs。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在2003年就已??烈建议最好?裼?FID加上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作为防止假药的最佳手段, 2003年10月31日,由UCC 与EAN(European Article Number,欧洲产品代码标准组织)等创建了另一??非赢利性国际??EPC global,??管理和推广EPC工作,?K且与Auto-ID Labs保持密切合作, 目的是为了推进EPC产业发展,并且?定标准规范,使之在全球广泛地应用,EPCglobal建立的网络架构即称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 当时认为物联网最大规模与最有前景的应用就是在零售和物流领域,即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便拟用RFID技术,通过INTERNET,实现商品(物品)自动识别管理和商品信息的互联共享 等。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物联网概念,而2009年奥巴马就职演讲后对2008年11月IBM公司总裁彭明盛(Samuel Palmisano)提出的“智慧地球( Smarter Planet)”积极响应,物联网再次引起广泛关注。从推动经济发展角度来讲,作为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后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