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迎路脚手架搭设安全专项施工方案.doc
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开迎路BT项目
桥梁施工脚手架及现浇满堂支架
安
全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重庆经开区开迎路BT项目五分部
2012年4月
目录
工程概况…………………………………………………………………1
编制依据…………………………………………………………………4
箱梁现浇满堂架施工工艺………………………………………………5
支架检查、验收及管理…………………………………………………18
危险源识别与监控………………………………………………………21
安全组织保障体系………………………………………………………24
安全保证措施……………………………………………………………27
模板及支架检算…………………………………………………………34
脚手架搭设专项安全方案
一、工程概况
重庆市开迎路道路工程道路起点接峡江路终点。起点里程为k0+000,坐标(X=67893.788,Y=74758.393)。三横线与通江大道垂直平交,自起点向东南经苦溪河大桥、梧桐园立交,在K2附近上跨规划路后转向近东向,终点到达与东城大道互通的班竹林立交。三横线终点里程为k4+720.257,坐标(X=67170.008,Y=79375.457),最终接入绕城高速收费站。设计线路全长4720.257m。本次设计路幅宽44m=9m人行道+12m车行道+2m绿化带+12m车行道+9m人行道,主线为双向六车道。
本工程起点于苦溪河大桥,终点位于绕城高速立交。线路经过峡口镇和迎龙镇,起点距通江大道约360m,起点段约800m为在建的港城大道,桥和路基已基本成形,可通车;终点位于迎龙镇东侧约3km,黄龙路支路通至设计线路终点工点班竹林立交。线路区内有城大路等多条道路穿插,并有多条机耕道与之相通,总体上本工程道路交通较方便。
(1)气象
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为17.8~18.6°C,最高为44°C,最低为-3.1°C。常年云雾较多,雾天平均67.8天/年,最多可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1%,绝对湿度17.1~18.2hPa。年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27.0米/秒。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8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日最大降雨量205.1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
(2)水文
工程区地表水系由长江水系构成,河流有苦溪河和一条小河沟。苦溪河在k0+490位置穿过,河面宽约8m,常年水位162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68.5m,三峡库区最高回水位约为175m,苦溪河大桥将跨过苦溪河。K4+230处有一小河沟,河面宽3~8m,常年河水位175.3~176m,高于三峡库区回水位175m.二十年一遇洪水位177m。
(3)地形地貌
线路位于长江南岸,与长江大体平行,距长江岸边400~1400m。线路横穿大盛场向斜轴部,地貌发育明显受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控制,总体呈中间高两头低的地形。
(4)地质构造
拟建路线沿线近垂直穿越大盛场向斜。
大盛场向斜:轴向N30°E,向斜轴部大致在K2+710里程穿过设计道路。线路k0+000~k2+710段岩层倾向约为10~166°,倾角6~10°。线路k2+710~终点段岩层倾向290~303°,倾角8~17°
(5)地层岩性
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成果,线路区地层由侏罗系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系罗系上统遂宁组地层及第四系残坡积层、冲洪积层、崩坡积层组成。
二、编制依据
1、本项目执行最新标准、规范,主要内容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061-2005);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1)箱梁采用满堂落地支架就地浇筑的施工方法,支架架设前应对支架基础进行处理。支架应选用刚度较大的材料,支架架设好后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得小于施工重量的110%,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支架施工前,承包商应根据桥跨结构对支架进行设计及必要的验算,以保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