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文讲解】 【第17条】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酸枣仁汤方: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原文讲解】 经义阐释 本条论述阴虚失眠证治。其辨证的关键在于“虚烦不得眠”。何谓虚烦? 即由阴虚内热所生之烦,烦由虚热也,非实证热证。 此处虚烦,实由肝阴虚所致。因肝藏魂,心藏神,肝阴充足则能寐,反之则肝不藏魂,故不寐;其次肝阴虚则生内热,虚热扰乱心神,故虚烦不寐。 鉴别: 《伤寒论》亦有虚烦不得眠,治以栀子豉汤,与本条不同。 《伤寒论》栀子豉汤主治“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其病机为外感热病,因汗吐下而虚其胸胃,余热留恋不去,故有胸脘痞塞而按之濡,心中懊憹,舌苔薄黄而腻等兼证。 《金匮》栀子豉汤本条之证则为虚劳肝病,以阴虚为主,兼有郁热,故可伴有心烦易怒,怔忡,口苦头痛头眩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证,临床需根据病史与脉证详加分析。 【临床应用】 酸枣仁汤对阴虚内热引起的失眠、盗汗、惊悸、精神抑郁等病证有较好的疗效。临证可根据病情,随证加减用药。火旺者加黄连;阴虚甚者加百合、生地;烦躁多怒,睡眠不安,加牡蛎、杭芍、石决明;肝阴不足,大便燥结者,可与二至丸合用;素体痰盛,苔腻脉滑,本虚标实者,可与温胆汤合用;精神抑郁、喜悲伤者,可与甘麦大枣汤合用,并酌加夜交藤、合欢皮。 【原文讲解】 【第18条】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四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虫丸主之。 大黄蛰虫丸方: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蛰虫半升 上十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原文讲解】 经文阐释 本条论述虚劳换瘀血证治。 五劳:《素问·宣明五气篇》:“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 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五伤与五脏有关,故有五脏劳 伤之说。 七伤,即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 虚极:五劳七伤导致人体虚损发展到严重程度,故曰虚极。 羸瘦:形体消瘦虚弱,为五脏劳伤,荣养气血不足所致。 干血:当人体五劳七伤之损伤后,经络营卫的运行都受到影响,以致血行 痹阻,产生瘀血内停,此称为“干血”。 以上的证候是一种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之证。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故治疗方面,宜用缓中补虚的方法,大黄蛰虫丸主之。 【原文讲解】 所谓缓中补虚,是指通过缓慢消除瘀血的同时,使新血渐生。此所谓祛瘀生新法。 本条所论之证是虚劳病中的变证治疗。论述了虚中有实,虚弱与瘀血并重之证。凡久虚之人,由于气虚血损,阴阳俱虚古势必导致诸脏腑的功能失调而致气血运行缓慢乃致留瘀,治在补虚的同时,毋忘通行气血,本条重在血瘀气滞,治虚不在补;而在祛瘀以生新也。即缓中补虚法。 程林所说:“与大黄 蛰虫丸以下干血,干血去则邪除正旺,是以谓 缓中补虚,非大黄腔·虫丸能缓中补虚也”。 唐容川说:旧血不去,则新血断不能生,干血劳人皆知其极虚,而不知其补虚正易助病,非治病也。必去其干血,而后新血得生。 【方药评析】 方中用大黄、蛰虫、桃仁、虻虫、水蛭、蛴螬、干漆活血化瘀,消积以去其干血;芍药、地黄,养血补虚;杏仁理气;黄芩清热;甘草,白蜜益气和中。用酒饮服药者,取其助药势必活血通经。 诸药相合,消中有补,寓补于消,可收破血不伤正之功。药虽峻猛,以丸缓治,使瘀去新生,气血渐复,即缓中补虚也。 【临床应用】 本证一般称为“干血劳”,在症状表现上多为胁下或少腹有硬块,按之痛而不移,面黄肌瘦,两目呈青黑色,舌有瘀斑,肌肤甲错,脉多涩中带弦。临床中多据此用于久病肝脾肿大、冠心病、脑血栓、脂肪肝、子宫肌瘤,以及妇人子宫内膜结核所致经闭等。 本方具有很强的破血逐瘀功效,近代用本方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曲张综合征、下肢栓塞性深部静脉炎、四肢浅部静脉炎等周围血管疾病。 本方有抗肠粘连效果,临床用本丸防治肠粘连合并肠梗阻,取得较好的近期效果,长期服用,无明显副作用。 【现代研究】 本方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全血化粘度,全血还原粘度和纤维蛋白水平,降低实验性家兔高脂血症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β-脂蛋白的浓度及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等。 (黄焱明,等.大黄虫丸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及实验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