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课件]清的法律制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课件]清的法律制度.ppt

1、中国人与有约国外国人之间的案件,依“被告主义原则”实施司法管辖,由被告所属国家驻华领事等官员审理; 2、有约国外国人与无约国外国人之间的案件,若前者为被告,由其本国领事实施司法管辖;若后者为被告,则由中国的司法机构实施司法管辖; 3、同一有约国国民之间的案件,由该国领事实施管辖; 4、不同有约国国民之间的案件,一般也适用被告主义原则,由被告所属国家的领事实施管辖。 (一)外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制度的确立 始于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后通过《中英虎门条约》和《中美望厦条约》进一步扩大。 总之,依照不平等条约,不论中外混合案件或外国侨民之间的案件,或多国侨民之间的混合案件,根据所谓”被告主义原则“,都由被告到所属国的领事法院接受裁判。 (二)领事裁判权制度的后果与影响 1、是外国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操纵中国司法的重要手段。 2、是庇护外国侵略者在中国逞凶肆暴、走私贩毒的护符。 3、是外国侵略者肆意侵害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镇压中国革命运动的工具。 4、是清王朝法律制度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标准。从1843年确立,经历了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时期,直到1942年才在形式上宣布废除。 二、会审公廨制度: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当华人与外国侨民发生争讼而又无法达成调解的时候,由中国官员与领事官“会同审判”。GO 三、观审制度: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规定:凡遇内地各省地方或通商口岸有关系英人命盗案件,议由应该大臣派员前往该处观审。而且观审官员认为审判、判决有不妥之处,有权提出新证据、再传原证,甚至参与辩论,中国承案官员以观审之礼相待。 西方列强在华建立了海外司法系统。 二、司法机构的改革 1、改刑部为法部,执掌司法行政,使司法与行政分离; 2、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专任审判; 3、在中央设立总检察厅,取消了自明代以来的都察院。 4、设立地方各级审判机构:四级三审制,即城(乡)谳局、地方审判厅、高等审判厅和大理院。 5、地方检察机关体系。 三、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一)司法独立原则:见诸《大理院审判编制法》和《法院编制法》,是清末第一次对传统法律制度中的君主专制、行政司法不分的否定。 (二)刑事、民事诉讼分离原则 (三)审判权、检察权分立 (四)律师辩护制度:见诸《法院编制法》,律师制度在中国确立。 四、狱政制度的改革与“模范监狱” (一)狱政制度的改革:1910年《大清监狱律草案》宣告完成,使我国第一部监狱法典草案。将监狱分为男监、女监和少年监。 (二)“模范监狱”的建立:又被称为“罪犯习艺所”。与此同时,清政府在“改良监狱”的口号下,于1903年建立“京师模范监狱”。 慈禧太后 1、沈家本(1840—1913) 清末著名法学家。字子惇,别号寄簃,浙江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光绪九年(1883)考取进士,留任刑部。后历任直隶司主簿、奉天司正主簿兼秋审处坐办、律例馆帮办提调、知府、刑部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侍郎、管理京师法律学堂事务大臣、资政院副总裁、袁世凯内阁司法大臣等职。由于长期主管司法工作,对中国历代法典和刑狱档案较为了解,明晰中国法律的发展变化和得失所在。 他接受了资产阶级法律思想的影响,并成为当时中国积极引进资本主义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光绪二十八年,他和伍廷芳受命主持修订法律,总领修订法律馆。在担任修订法律馆大臣时,先后制定了《大清现行刑律》、《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草案》、《刑事诉讼律草案》、《民事诉讼律草案》、《法院编制法》等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法规。 2、伍廷芳(1842—1922) 中国近代改革法制的代表人物之一。字文爵,好秩庸。广东新会人。1874年自费留学英国林肯法学院,期满后回香港担任律师,后受聘为香港法官兼立法局议员。1882年入李鸿章幕府。1896年清政府任命其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1902年回国,先后任修订法律大臣、会办商务大臣、外务部右侍郎、刑部右侍郎等。辛亥革命后,宣布赞成共和,与陈其美等发起组织“共和统一会”。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司法总长。1916年任段祺瑞内阁外交总长。1917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部长等职。伍廷芳鉴于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和对人民的极端迫害,曾与沈家本共同担任清末修律任务。在清朝顽固势力的禁锢下,他从改良主义立场转向维护民主共和的体制。他强调国民享有平等权和自由权;反对平均主义;认为自由也以法律赋予为限,以守法为前提;强调改良司法,一要司法独立,二要文明审判。BACK BACK 第十章 清朝的法律制度 (公元1644年——公元1840年) 本章学习重点: 1、清朝法制的发展及其特点。 2、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 3、清代的司法机

文档评论(0)

jz6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