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情与关系1.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情与关系1.ppt

人情與關係 過去研究 Duck et al. (1997)的批評 侷限於大學生的友誼及異性戀愛關係 忽略人際關係的動態過程 忽略了真實關係在社會、文化情境之下所運作 忽略了社會文化情境對建立關係的過程和關係本身的影響 過去研究 華人「關係與人情」的研究 中國古代思想(尤其是儒家經典)對於人際關係或人際情感的看法 近代哲學家對中國人人際關係和人際情感的描述 社會學家和人類學家對關係與人情的觀察、調查和分析 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研究 組織管理學對關係與人情的探討 主要理論觀點 費孝通(1948):差序格局 胡先縉(1949):既定及真正的情感 金耀基(1980):人情是人之常情、交換資源及交換法則 Jacob(1980):人際關係包含關係基礎及感情 黃光國(1988):「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式 楊國樞(1993):關係取向 陳介玄(1994):情感與利益加權模式 主要理論觀點 朱瑞玲(1993):人情相當於感情強度與角色義務清晰度 翟學偉(1993):關係是人倫、人情及人緣所組成的社會建構 石秀印(1993) 對待他人的取向:「指向他人」和「指向自己」 人際交往模式:功利互換、感情互換、真心互換 彭泗清(1998):「示範—回應」模式 陳俊傑(1996):關係包含倫理、情感及利益三個維度 研究發現 閻雲翔(1996a, 1996b) 個人關係網:核心區、可靠區、效率區 送禮行為中的人情規範 人情是道德規範 過往的交往經驗影響後來的人情考慮 給予對方超越義務期待的水準以顯示真正情感 總結 過去研究的侷限 過份注意工具性層面 過份強調關係分類與交往法則 缺乏時間向度的考慮 人際交往的本土模式 文化與個人的關係 個人在文化之中 有關「人」的基本觀念 生活的指導原則 人際交往的文化/歷史/社會基礎 和諧的天人及人際關係 「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人群關係 君子:個人的楷模 人際交往的本土模式: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表層以關懷、滿足對方心願為目的;裡層則期待對方完成自己新原為回報 表層是應然、情感表達的;裡層是實然、理性計算的 自我表達的雙層性 相互溝通之間接性 雙方需求之他人啟動性(社會性及互賴性) 角色規範之不對稱性 人際信任為交往的基礎 人際關係提供人際信任 關係與人情的重新構念化 人際交往:人與人(兩人)接觸時所進行的心理與行為的交流活動 人際關係:兩人在連續、有意義的交往進程中,在某一時間點以前的綜合交往狀況 人際情感:兩人關係中的情感元素 人際交往的構念化 人際交往的場合 互依場合:通過互惠、互助等不同方 式及程度的交換達到相互依賴的作用 維繫場合:通過這些社交場合,人們得以相互認識,從而展開兩人關係 人際交往的構念化 人際交往的層面 工具交換:雙方在交往中以滿足交往場合的目的,按其角色規範(包括應表達之情感)所需而進行的往來活動 感情交流:雙方在交往中,對對方表達發自真情的往來活動 人際交往的構念化 「合情合理」法則 工具層面交換法則:盡在此一場合所應盡的角色行為義務及情感義務。講求義務情感的對等及準時的回報 感情層面交流法則:合理意指義務情感;合情意指雙方願意向對方表露真摯「感情」。不求對等互報,也不求立即回報,甚至不求回報 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人際情感的分類 人情:兩人之間「應該」有的情感;凡對方是人所「應該」給予的情感;兩人交往中情感表達時所用之憑藉 感情:兩人之間存在的、自發的真情 人際情感的表達與溝通:緊急救援、送與給人情、不斤斤計較、互惠合作、互助、主動助人、犧牲助人 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人情交往及人情法則 Gouldner(1960) 對方給的人情不可不受 對方要求的人情不可不允 對方給的(或是向對方求得的)人情不可不回報 楊中芳(1999) 施予之人情的質與量、回報與施予之人情的同質性、回報與施予人情之等量性、人情與回報之間的關連性、拖欠人情多寡之容忍度、拖欠人情時間之容忍度、互不欠人情時間之容忍度、人情轉讓之可能性 人際情感的構念化 人情的表示 義務性情感「因人而異」 五倫 感情的表露:情感表達行為是否超出義務人情所預期的程度 人際情感與人際關係之關係的構念化 人際關係決定人際情感在某一人際交往場合要如何表達 保留「差序格局」:對每一種關係所應表達的人情及相應行為義務也依此排序而有強度差別 人際關係的既定角色附有人情義務,可確保雙方旅行互助義務 人際關係的構念化 人際關係的成分 既定成分:兩人在某一時間點以前,經由社會既定或認可的連帶所形成的交往基礎 工具成分:兩人在其人際交往進程中的某一時間點上,進行工具交換層面的滿意程度 感情成分:兩人在人際交往進程中的某一時間點上,在自發感情交流層面的情感交流程度 關係成分所預期之情感及行為 既定關係之義務性情感及其表達途徑 人際關係的進展 既定成分的發展 純天賦vs.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