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传媒与个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6传媒与个人.ppt

第六篇 传媒与个人 传媒与个人关系的四种理论 大众传媒与个人的四种理论 (一)大众传媒与个人环境认知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二)大众传媒与个人意见表达 —— “沉默的螺旋” (三)大众传媒与社会共识 ——“培养”理论 (四)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阶层分化 ——“知沟”理论 一、大众传媒与个人环境认知 ——“议程设置功能” /Agenda-setting function理论 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D.L.肖 ——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Agenda setting describes a very powerful influence of the media – the ability to tell us what issues are important. Agenda-Setting Theory Model McQuail Windahl (1993) Bernard Cohen (1963) stated: “The press may not be successful much of the time in telling people what to think, but it is stunningly successful in telling its readers what to think about.” 理论特点 着眼于认知层面的效果,是提示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样想 考察的不是短期效果,而是中长期综合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暗示了一种媒介观,传媒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 二、大众传媒与个人意见表达—“沉默的螺旋” Spiral of Silence 德国女学者诺依曼 1974年 ——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相互作用的结果,大众传播媒介提示和强调的意见具有公开性,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从而带来压力和对社会孤立的恐惧,引起人际接触中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压倒性形成 Spiral of Silence的三个命题 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 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和制约舆论 传媒对人们环境认知活动产生影响的三个因素 共鸣效果 ——多数传媒报道的内容具有高度的类似性 累积效果 ——同类信息的传达活动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和重复性 遍在效果 ——媒介信息的抵达范围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大众传播媒介能以三种方式影响沉默的螺旋 (1)对何者是主导意见形成印象 (2)对何种意见正在增强形成印象 (3)对何种意见可以公开发表而不会遭受孤立形成印象 “沉默的螺旋”的研究意义 它把对舆论形成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社会心理分析领域。 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指出了来自大众传播营造的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有助分析传播效果。 三、大众传媒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George Gerbner’s Cultivation theory George Gerbner 20世纪60年代 “暴力起因与防范委员会” ——电视画面上的凶杀和暴力内容增强了人们对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从而产生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培养性社会影响 George Gerbner —“培养”理论 强调了媒介在形成“共识”中的作用 文化指标研究(Cultural index studies) 制度分析 ——分析大众传播的制度性压力和制约性因素 ——揭示内容特定性倾向的形成原因 讯息系统分析 ——揭示其整体倾向性 ——符号非随意组合,根据意识形态和观点加工 培养分析 ——揭示特定倾向造成的社会结果 ——讯息系统分析的延伸 四、大众传媒与信息社会阶层分化—“知沟”理论Phillip J. Tichenor 1970年 蒂奇诺 ——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会经济地位低者更快地获得信息,因此,大众传播媒介传递的信息越多,两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 The knowledge gap theory Tichenor, Donohue and Olien people with higher socioeconomic status tend to have better ability to acquire information (Weng, S.C.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