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郑州市三十九中学 赵 静 一、选题研究背景 近年国内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一般教师平均每节课的有效提问仅56%,教师中尚有近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初步调查,我校历史教学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质疑精神,让学生心中常怀疑问,才能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研究、对比、探索,从而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和思维上的成长。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目的 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实现知、行、意的共同发展。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训练思维,而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手段。 (二)课题探究的意义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要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会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去分析、思考,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 历史转变为“会学”、“会用” 历史。 教学过程,引起学生心理上的期待和渴望,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得以展示,这正是课堂的生命活力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优化的着力点。 三、课题的界定 我分别对我校初三年级1,2,3,7班的232位学生进行了开题前的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从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我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一.认真听老师提问时,你是否能听懂老师在问什么? 选择A能听清听懂的占41% 选择B有时听不明白占57%。 二.你有兴趣或愿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吗? 选择A有兴趣的占45.5% 选择B没有兴趣的占2.6% 选择C一般的占51.9%。 三.你觉得老师提的大多数问题对你来说难度如何? 选择A基本适合我的占67.9% 选择B偏难的占9.0% 选择C偏易的占21.8% 选择D根本无法回答的占1.3% 四、课题研究依据 1、多元智能理论。 所提问题难度要相对巧妙,使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 2、主体教育理论。 把学生当成教育教学的主体。 3、赏识教育理论。 在课堂提问中尽可能多地采取表扬、赞美、宽容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挖掘潜能、审视学习过程、修正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上的成功者。 1、课堂提问内容上的误区: (1)缺乏科学性 (2)缺乏启发性 (3)内容过于简单 (4)问题空、难,没有梯度 (5)针对性不强 (6)问题枯燥乏味 (7)所提问题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相距较远 五、课题研究的原因 2、课堂提问方式上的误区: (1)缺乏循序性 (2)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 (3)不能灵活应变 3、课堂提问对象选择上的误区: (1)随意性 (2)惩罚性 4、课堂提问结果评价上的误区: (1)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一).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结构 1. 在t0——t1(5分钟)这段 时间里使学生的注意力马上集中 到课堂上,精心设计导课,引起 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在t1——t2(20分钟)这 段时间里是教学的主体内容,学习的重点,提问的有效性往往决定着一节课教学的成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t2——t3(15分钟)这段时间里应多加以刺激加强前面知识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分钟 20分钟 15分钟 (二)提出问题要优化设计。 1.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找到学生心理上的一种“兴奋点”。 2.主题学习 ①设疑启智: “设疑”—“探疑”—“质疑”—“释疑” ②联系实际 ③以旧促新 ④问题设置的梯度,激活发散思维: 提高学生个体参与的深度与有效度,也要考虑学生参与的广度;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追求一题多解,使其思维在冲突中成长。 3.课堂小结 对复习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性。 (三)、师生评价的研究 优化学生评价机制,使小组学习和谐发展: 进行科学的分组 2.教师评价: 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有激励性的,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 七、课题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 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与历史课堂现实社会相结合,注重学生思想的成长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注重课堂效果。 2.主体性原则 在通常历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能动性,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3.可行性原则 因教制宜,因材施教,可通的设疑符合学生的身心需要和学生知识基础。 1、文献研究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注本文档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doc
- 2012年高考常考106多音字.doc
- 北师大课标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1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doc
- 必修五第四单元自然科学类小论文培训材料1.doc
- 高考语文答题原则.doc
- 高考语文复习《文学作品阅读的探究》教案.doc
- 关于生命科学的论文.doc
- 精彩议论文片段.doc
- 利用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doc
- 论当代学校学习成绩评价模式.doc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