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pdf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txt   温州人想的和你不一样:温州人致富经   作者:杨宏建   第一部分   第1节:章节标题 (1)   前言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全世界最会赚钱的人,而如今,在中国也出现了这样一群会赚钱的 “犹太人”,那就是温州 人。   一位网友曾经这样说: “温州人不是一般地想发财致富,而是不屈不挠地想尽一切方法使自己发财致富,因为这也 是温州社会衡量个人成就的主要标准 !”   确实如此,温州人正是凭借强烈的想要致富的欲望,把致富作为个人的人生目标,并身体力行地去做各种各样的事 情,以达到这个目标。结果,他们成功了 !   如今,温州人已经被看作是国人中最有全球视野、最有商业头脑、最贴近草根、最能克服民族劣根性、最能代表资 本逐利趋势的一群人。温州人的财富越积越多,温州人已经成为新一代的创富商帮。   2005年12月28 日,在温州乐清飞行总会举办的一个私用飞机机型推介会上,22名温州商人向7家国内外知名飞机制 造、销售公司集体订购了22架私人飞机,总金额达1.332亿元。    “购买飞机主要用于商业用途,可以提升公司整体形象。”一开集团董事长屠昌忠表示。    “在这次大规模订购之后,温州已成为我国私人飞机最多的地方。”中国通用航空网CEO杨笑侬说。   2006年9月4 日,温州商人李先生在厦门以500万元买走一套名为 “福”、 “禄”、 “寿”的三件套翡翠,创下福建省 单件翡翠拍卖最高值的纪录。   竞拍成功后,李先生表示,自己看中的就是 “福禄寿”翡翠的好名称。其中, “福”翡翠造型为一位老寿星肩背娃 娃; “禄”是老寿星手持金元宝; “寿”则雕有老寿星手拄龙头拐杖。   李先生还告诉拍卖行的工作人员,自己最近刚买了新房子, “福禄寿”可以为家 “添光彩”。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由此可见,温州人的财富是多么的令人惊羡。   据温州银监分局的调查结果,目前,温州的民间资本应该在1500亿左右。但是,权威人士表示,这个数字并不准 确。因为,温州人一般不喜欢露富,许多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是亿万富翁,他们的生活还是相当节俭的,人们并不 知道他们拥有的真正财富有多少。因此,统计数字往往是缩水的。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温州人在数字方面表现的 十分谦虚,实际财富要大于官方公布的数字。   近几年来,富裕的温州人到处投资、炒房、炒煤……只要是有钱挣的地方,就会出现温州人。而温州人的投入往往 是大手笔,令人瞠目结舌。于是,温州人一下子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说起温州人的经商渊源,其实由来已久。   温州地处东海之滨,三面环山,东临大海,素有 “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温州府志》这样记载: “土薄难艺, 民以力胜,故地不宜桑,而织纴工,不产漆而器用备。”由于人多地少,从宋朝开始,温州人不得不选择外出谋生,有 些人甚至飘洋过海,到异国他乡去做生意,从而成为了 “行商”。   南宋绍兴元年,温州设立市舶务,管理对外贸易。温州的对外贸易一下子繁荣起来。南宋洪迈在 《夷坚支志》中写 道: “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往来数十年,未尝失。”可见,当时温州商人的经商已经非常繁荣了。   在温州人眼里,外出打工、经商赚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也是人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他们并没有外出漂泊的感觉。   所谓 “春江水暖鸭先知”,当改革开放的第一缕春风吹来的时候,温州人率先感觉到了,他们纷纷下海经商。在这 个过程中,缺乏知识的温州人从最苦最累的活做起,弹棉花、修鞋子、剪头发、摆小摊,这些其他地域人们不愿意做的 事情,温州人都愿意干 ! “温州的故事只有20年,温商是很年轻的一个商业群落。”温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张加波告 诉记者,温州人在 “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就 “偷着”做生意了,主要是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手艺,如养蜂、弹棉 花、修鞋及后来的小五金。正是这种基层的锻炼,让他们尝尽了谋生的苦难,也获得了经商的第一桶金和基本规则。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复苏,温州人凭借自身的优势,开始发展家庭作坊。编织袋、打火机、鞋垫、纽 扣、服装等,只要是能够赚到钱的小商品,温州人就有人敢做。尽管这种小商品能够挣到的钱微乎其微,但是 “可怜” 的温州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努力地做。结果,这一做,做出了轰动全国的 “家庭工业”。   1985年5月12日,上海 《解放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专稿 《乡镇工业看苏南,家庭工业看浙南——温州三十三万 人从事家庭工业》,同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 《温州的启示》。   第2节:章节标题 (2)   专稿写道: “温州市农村家庭工业蓬勃兴起,短短几年,已创造出令人瞩目的经济奇迹。如今, ‘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