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果说贝多芬音乐的本质是“悲壮美”,莫扎特的音乐艺术世界主要是“亮丽美”,里面还包含着忧郁、悲伤,当然是丝丝缠绕的,隐痛纤悲式的淡淡忧伤。或者说是深沉的伤感,迷人的忧郁。比如不朽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初听莫扎特的东西,只感受到它的明朗,欢快,但是里面的哀伤是要细细品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经意间你会泪流满面。
《A 大调单簧管协奏曲》便是莫扎特以歌为哭。演奏和欣赏这部协奏曲则是我们在以歌哭莫扎特。只有用一个哭字才能描述、刻画莫扎特和我们的灵魂状态。我们尤其要哭他的慢乐章。因为这些旋律或主题实在太好,好得要死,要命。所以我们只有一哭。当然不是落眼泪,不是眼泪一把鼻涕一把,而是掉心泪。有时眼泪心泪一块掉。我们只有用哭来表达我们的灵魂同他的慢板乐章的共鸣;来表达我们对生的困惑,死的惆怅,并对他的音乐发出啧啧赞叹,他居然写得这般好,这般妙绝!哭是笑的极至。笑到极至处,是会笑出眼泪的。所以赞叹莫扎特音乐,只能用哭,而且还是根本的哭,形而上的哭,哲学意义上的哭。不错,牛、类人猿、大猩猩有时也会流眼泪,然而只有人才会有根本性的哭,形而上的哭,哲学意义上的哭。婴儿呱呱落地,大哭一场,便是根本性的哭,因为他不愿来到人世间来受苦受难;他预感到人生是场悲剧。
1820 年春,有人看见英国诗人济慈坐在村子外,对着故乡的自然景色痛哭。这哭,便具有形而上的(哲学)性质和意义。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建安作家阮籍,向往大自然,爱慕老庄,或闭户著书,累月不出,或登山玩水,竟日忘归,每至途穷,心恸哭而返。这哭,可不是一般性的市井哭,而是哭人生形而上结构的荒诞;哭人生祸福无常,年寿有限。阮籍每每想起人生的根本荒诞结构,便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不过音乐还是不能帮助他作最后解脱,所以只好忧思独伤心。在莫扎特的无数作品的慢乐章里,都有阮籍式的“忧思独伤心”;都有
阮籍式的恸哭。所以特有感染力。哭声里头又有一种大美。可以这样说,一个人,要是内心没有根本的哲学性质的哭,他就很难接近莫扎特的音乐,也把握不了莫扎特之魂。
莫扎特曾写下过这么几句话值得我们注意:“为升进天国而拼搏,当然是壮丽的,崇高的,但是活在这可爱的尘世同样是美好无比!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做人吧!”这就是莫扎特音乐的主题,也是我们爱这个伟大音乐家的原因。
创作背景
莫扎特(1756—1791)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创作于1791年。是作者为他的好朋友——单簧管演奏家安东-斯塔德勒(1753—1812)所作。
历来的作曲家们为单簧管而写的协奏曲数量很少,莫扎特也不例外,他只写了一首,也仅仅是这一首,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极品。而正是这位天才少年率先发现了单簧管乐器的魅力,并写出了能充分发挥其性能的不朽之作。
莫扎特在1784年与以“自由、平等、博爱”为中心理想的共济会组织结缘,此时对莫扎特的生活与创作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此时,他的健康恶化,演奏次数越来越少。在莫扎特经济拮据时,共济会会员以金钱资助他;同时,在共济会这个环境里,他的已成为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由于精确的音乐礼拜仪式在共济会里并不存在,使莫扎特能在自由的创作氛围中发展特的艺术语言:一种脱去保守的严格对位法,使洪亮音质和庄严节奏得以最大发展,表现人类大团结的意蕴。
莫扎特的好友安东 斯塔德勒,它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单簧管演奏家,也是共济会会员,他优异的演奏技巧,激发了莫扎特创作《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
这首协奏曲的魅力不仅在于合适地使用了单簧管的最佳音区,还巧妙地运用了高、中、低各个音域音色的迥异,并尽量用最低音附近的音域及最高音附近的音域做对比而产生奇妙的效果。它不仅将独奏乐器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充分发挥了其灿烂的演奏技巧。乐曲中担当主角的绝不仅仅是单簧管,而在单簧管与乐队的彼此交相呼应中,乐队也对整个乐曲的艺术结构负有同等重要的责任,而且独奏乐器不时也挑起伴奏的担子,这些都使得此曲具有了一定程度的交响性因素。
此协奏曲的第一乐章,是从巴塞特协奏曲改编而成,也是为了斯塔德勒所写的乐曲,不知为何写到199小节就停止了,整个乐曲将单簧管如丝般的清新音色与莫扎特开朗的性格,巧妙的融合在一起。第一乐章略带怀旧心情般的惆怅,第二乐章恬静中略带忧伤的旋律,第三乐章轻快跳跃的快乐气氛,莫扎特的阳光,莫扎特的真性情,都在其中了。听这首作品我们能体验到忧伤抑郁之感,虽然凄婉忧伤,但又经常反过来,表现为旷达,给人以爽朗、峻伟的感觉,好似那泰山顶上灿烂的阳光。但在那阳光后却又经常漂浮着几朵乌云。
这是他一生中写的最后一首协奏曲,在这之后三个月,莫扎特辞别人世,乐谱也在他去世10年后出版,莫扎特无缘亲眼看到此首协奏曲被演奏,人们动容感动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