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演示文稿1.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27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字词-句子-段落-篇章), 1、 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 2 、 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 3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 4 、 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19-1借代 绿”和“红 20-2烟尘:边境战事 1、用特征、标志代本体:用借体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的名称。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来代指叶和花,写花的凋零和叶的繁茂。 2、专名代范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的名称。例如:曹***的《短歌行》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杜康就是典型的酒,后来代指所有的酒。 3、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的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人用具体的事物“丝竹”来代替了抽象的事物音乐。 4、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替本体事物。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门前冷落鞍马稀”中“鞍马”是马车的一部分,诗人用鞍马代指马车。 20-2用典 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句中“东篱”典出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这里泛指种着菊花的园地。   2\“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辛弃疾《祝英台近》)句中的“桃叶渡”,本是晋朝王献之的爱妾桃叶渡河处,这里的“桃叶渡”泛指送别的场所。 19-4 比喻 小雨丝丝欲网春 刘禹锡《望洞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0-1对比 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另一幅则是——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曰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曰的繁盛和今曰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再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20-5反衬 王籍的《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以动衬静的反衬,写出了山林无比的幽静。苏舜钦的《夏意》:“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曰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以黄莺婉转的啼鸣反衬深院正午时的寂静、清幽。 21-1 拟人 ?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如《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刘颁《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1-2 虚实1.神仙鬼怪世界与梦境。   古诗中,诗人往往借助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等虚无的境界反衬现实,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等,诗人就是通过描绘美好的图景反衬了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或已逝之境。   古诗中,这类虚景与虚境往往是景与境虽然当时并不在诗人眼前,但都是诗人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中,因为“故国”玉砌的“雕栏”当时并不在诗人眼前,所以其就是虚景或虚境。诗中,诗人将“雕栏玉砌”与“朱颜改”对照着写,很好地表现了故国凄凉与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的虽然是“火烧赤壁”这一史实,但其并不是发生在诗人眼前,所以也是虚景或虚境。 3.由设想生成的未来之境。 古诗中,这类虚境往往是还没有发生的景象,或已经发生的景象要一直延伸到未来且不断绝。于是,写愁,往往是倍增其愁,写乐往往是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就是设想了离别后的景象: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的晓风吹拂着萧萧的疏柳,还有一弯残月高高挂于柳梢之上 其他 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如:白居易的《

文档评论(0)

书是爱的奉献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