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docVIP

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10-11学年高二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济南外国语学校2010-2011学年度 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0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新水平的是 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下,中国经济逐步解体其中“解体”的含义是 A.手工工场规模扩大,资本主义萌芽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史书记载:“开元、天宝之中,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太仓委积,陈腐不可较量。”这段材料反映出 ①唐前期开辟出大量荒田 ②劳动人民创造出大量的财富 ③ 生产工具大有改进 ④社会经济十分繁荣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国家主席胡锦涛马来西亚瞭望了世界最长及最繁忙的马六甲海峡该处是郑和七下南洋的必经之地. 13、右图为上海造币厂2004年铸造的上海铁路博物馆纪念章,图案 为130多年前淞沪铁路上运行的“先导号”机车。选择此图案是为了纪念 A、中国出现的第一条铁路 B、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 C、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 D、中国铁路营运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 14、对于中国近代化,有人这样说:“广东人立人摸钱”的本质含义是 A.江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中心 B.江浙是中国人民抗争探索最早的地方 .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在江浙等地发展较快 D.江浙人具有经商发家致富的优良传统 1840年前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这主要是指英国A.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 B.社会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C.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成为“日不落帝国” A.早期殖民扩张 B.手工工场 C.工业革命 D.信息时代 20、“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中西交流的加强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1、下列两幅反映同一历史时期社会现象的图片,其共同主题是: 陕西省关中产棉区妇女互助组在摘棉花 庆祝公私合营 A.联产承包激发生产积极性 B.人民庆祝实施股份制 C.三大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D.城乡居民掀起“大跃进 22.右图是漫画《摘棉花》。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文化大革命” 23、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24、用“春天”来形容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A.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标语振奋人心 C.春播的田野上,父子聚在自家承包的小田里精耕细作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25、我国在制订“二五计划”的目标时,对粮食、棉花、钢铁产量的预定目标进行了反复修改。下表是从1955年夏到1956年夏的三次修改。从中可以看出: 修改方案提出时间 粮食产量(亿斤) 棉花产量(万担) 钢铁产量(万吨) 1955年夏(第一方案) 4600 4300 1100 1956年初(第二方案) 6400 7000 1500 1956年夏(第三方案) 5000 4800 1050—1200 A.三个方案都是不可行的 B.只有第一个方案是可行的 C.第二个方案有冒进的倾向 D.第三个方案过于保守 26、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将饮食的色、香、味、型与治国相融合 A.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B.改革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发生根本错误 D.没有突破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29.列宁曾经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阶级的联盟,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同农民群众的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实质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