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 DPI 技术的 P2P 流量检测系统设计
张瀚,辛阳**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北京 100876)
5
10
15
20
25
30
摘要:随着 P2P 协议的更新与普及,对其检测的迫切需求日益凸显。论文对几种传统检测
方法进行了简单阐述,配合着 DPI 技术的应用背景提出了全新的 P2P 流量检测系统。对一
个基于 DPI 技术的 P2P 流量检测系统进行了概要设计,给出了系统原型架构,对各模块进
行了设计分析。最后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分析与评价。
关键词:P2P 协议;深度报文解析;流量检测;知识库
中图分类号:TP311.1
Design of a DPI-Based P2P Traffic Detection System
ZhangHan, Xin Yang
(Information Security Center,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Abstract: With the updates and spread of P2P protocol, the urgent needs of detec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several traditional methods briefly and propose a
new P2P traffic detection system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DPI technology background. Design a
summary P2P detection traffic system based on DPI technology. Shows the prototype of the
system architecture and Analysis of each module. Finally,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system
performance.
Keywords: P2P(Peer to Peer); DPI(Deep Packet Inspection); Traffic detection; Knowledge base
0 引言
针对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体系结构(C/S),其节点的局限性以及资源的共享率低下等
缺陷,在新时代信息传输高速化的今天已经很难适应。在此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流量模型应运
而生,P2P(Point to Point)技术的出现很好地解决了服务器结构自身局限性,随着应用范围不
断扩大,其优势体现在了信息传递高速化,负载均衡,非中心化,可扩展性,健壮性等等方
面。据统计:P2P 协议流量已经占据了网络总流量的 60%-80%并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其
应用程序包含互联网的各个方面:下载类软件的迅雷,BT,QQ 旋风;即时聊天类软件的
QQ,yahoo message;繁杂的应用以及对网络资源的吞噬能力,引起了非正常性的网络拥挤,
造成了对传统网络带宽的严重抢占,在此背景下,针对 P2P 技术的流量识别,控制,管理
成为前端研究并且成为了互联网用户,网络服务提供商的共同需求。
1 DPI 流量监测与 P2P 技术
35
1.1
DPI 流量监测主要技术
为了达到对 P2P 流量的控制目的,如何有效的识别协议流量就变得尤为重要。传统的
识别技术主要依靠于 IP 和端口分类技术[1],但是由于某些 P2P 软件具有动态转换传输通道
的功能,所以其效果不加。目前存在几种主流的控制 P2P 传输的技术方法,在流量检测方
面各有优点与缺陷。下面上述方法做简单介绍:
40
(1)IP 与端口封杀:此方法可以应用于固定 IP 与端口传输的 P2P 软件,针对性比较
作者简介:张瀚,(1988-),男,硕士,信息安全。
通信联系人:徐国爱,(副教授),男,教授,信息安全。E-mail: yangxin@bupt.edu.cn
-1-
强,封堵效果好。但是误识别率高,极易被欺骗。
(2)URL 特征过滤:适用于某些通过特殊站点进行通信传输的 P2P 软件,如扩展名为
torrent 的 BT 文件下载。该技术应用范围小,局限性比较大。
(3)特征流量检测技术:根据 P2P 协议在传输层的特征流量进行识别,可以利用同统
45
计模式对于 P2P 加密应用进行检测。缺点是精确度不高,对于 P2P 软件的进一步细分能力
较差,需要综合其他检测方案共同使用。
(4)深度报文检测技术:深度报文检测应用 L2-L4 三层报文识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额颞叶出血个案护理.pptx VIP
- 浅谈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PPT.pptx VIP
- 湖南省2025年高一入学英语分班考试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北师版初中数学第4讲 乘法公式一完全平方公式--尖子班.docx VIP
- 云原生应用封装与部署技术.docx VIP
- 表c3-2安全教育记录表表c3-2安全教育记录表.doc VIP
- 小学数学思维校本课程教材.pdf VIP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VIP
- synchroflow协同工作流管理系统.pdf VIP
- 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第二单元检测试卷(5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