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11(言語的修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開啟智慧寶藏的鑰匙(第十一集) 蔡禮旭老師 2010/6/12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1-001-011 大家下午好。Selamat Petang! 我們上一次一起研討的文章,是東漢馬援先生寫給他的兩個姪子的文章,「誡兄子嚴、敦書」。在幾千年的文化承傳,長輩都有責任教育好晚輩,尤其叔叔、伯伯都是同姓的長輩。孫子輩的不長進,爺爺奶奶都會操心。所以叔叔、伯伯、姑姑,這一些角色,在古代,都是很有責任把他們的姪子教好的,這個算是當長輩有盡到本分了。而這一篇文章裡面,很重要的,就是教導他的姪子言語的分寸、言語的修養。文中提到,不可「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不要議人長短,不要妄談對當時候政治措施的一些得失。因為,假如言語不慎,可能會跟很多的人對立,甚至會惹來殺身之禍都不一定。 所以這一篇文章之後,我們跟大家探討了言語的修養。我們從言語的存心,談到言語的態度、心態。言語的存心,我們跟大家再一起複習一下。我們是懷著什麼樣的存心來講話?我們提到,要處處為人著想,這樣的言語就是利益語。能利益人的話才講,不能利益人的廢話不講,所謂「話說多,不如少」。所以要是為人著想的言語,再來講。 就好像《弟子規》說到的,「親有過,諫使更」,講話、勸告,最重要的,使親人、朋友能夠改過,這是我們講話的存心、目的。所以我們在勸人的過程當中,會勸得自己很不高興,或者發脾氣了,那這個就是存心已經不是為對方著想了,已經被自己的脾氣牽動了。或者是勸他的時候,他不接受,我們覺得很沒面子,在那惱羞成怒了,都有可能。所以有時候我們做很多事情,做到最後都跟本來要的目的不一樣了,都偏到情緒上去了、對立上去了,就不好了。 所以我們提醒自己,勸別人的目的是要為對方好,絕對不是造成彼此的不愉快的。會造成彼此不愉快,可能是我們心態、我們方法時機沒有抓好。跟別人有言語上的不愉快了,總要「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檢討自己的方式、心態有沒有不妥的地方。 而且我們每一句話都是從真誠的心流露的,所謂「誠於中,形於外」,從利益人的心、從真誠的心,流露出來的言語。 而且我們言語都是道義的心來講,就像《弟子規》說到的,「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親戚朋友都有道義要互相規勸。我們現在有時候,親朋好友有錯都不勸,都說,「那關我什麼事?」都是想做個好人,不想得罪人。不想得罪人,是不是好人?不想得罪人,都變偽君子了,都沒有正氣了,都沒有盡道義了。 好,所以這個都是言語的態度。 而且,君子,他講話都是為了給社會起一個好的風氣。以前的讀書人講話很謹慎,不會亂講哦。「我這麼講話對我的家風、對社會的風氣,是好還是不好?」我們現在講話有沒有這樣的心態?往往講了很多不該講的話,後面我們都來後悔了。哪想到說,講一句話還可以帶動社會良善的風氣,或者是正氣。 在留在整個歷史當中的聖賢人,他們的話確實有起到這樣的作用。我們看,范仲淹先生講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不只帶動了當時候的好的風氣、讀書人的胸襟,這將近一千年來,多少讀書人都受到他的影響。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講哪些話,留在我們晚輩的心中,成為他最正確的價值觀?還是我們的小孩一說,「我爸最會罵人」,「我媽脾氣最大了」。那這個就在講話當中不謹慎了,就沒有給後代起一個好的榜樣了。 所以在《孝經》當中有講到,君子的風範,「言思可道,行思可樂,德義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像《中庸》裡面講的,「動而世為天下道,行而世為天下法,言而世為天下則。」從這些經典當中我們都看得出來,一言一行,都是要可以給家人、給社會,一個法度、一個榜樣。人都是這樣去存心,他一言一行都會非常的嚴謹,不會隨便,不會輕浮。所以,所講的言語,都是可以讓人稱道的、效法的,行為也是,然後表現出來的德行、道義,都是可以遵循,做事可以給人效法。 我們現在假如是在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可是我們做事卻沒有照經典去做,反而做事的效率、組織的運作,都遠不如沒有學的人,我們的組織反而比人家混亂,沒有章法,那這個時候,社會大眾他會不會認同傳統文化?他說,「這個學經典的人做事比我們還混亂。」那不是讓他們喪失信心嘛。所以學經典,應該是做人、做事,都更精益求精才對,不然我們學的經典就變成紙上談兵了。 所以《大學》裡面講到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所學的經典都應該落實在生活、工作當中,所以給別人應該是「作事可法,容止可觀」,一舉手一投足,都能夠讓人家生歡喜,可以觀摩,可以學習。「進退可度」,他處事的進退、應對,都是可以為人法度的。所以假如有這樣的修養,那就是所謂講的,「翩翩君子」,很有風度了。那《中庸》這一段也是講到了,一言一行都是給天下作表率。 所以師長常期許我們所有修身、修道之人,要能「學為人師,行為世範」,包含講話就在其中。我們看《弟子規》裡面,差不多快三分之一,談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