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氢键的键合方式.docVIP

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氢键的键合方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氢键的键合方式# 白炳莲1,2,韦珏1,王海涛2,李敏2* (1. 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长春 130012;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 吉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摘要:为了介绍怎样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氢键的键合方式,本文以联酰胺衍生物为例,分 别运用变温核磁共振氢谱和变浓度核磁共振氢谱分析了羰基(C=O)与氨基(H-N)之间形 成氢键的形式。结果表明,本文举例中联酰胺基团中的 C=O 与 H-N 以分子间的氢键形式存 在。 关键词:核磁共振;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化学位移 中图分类号:O657.3 NMR Study on the Hydrogen-bonding Motif BAI Binglian1,2, WEI Jue1, WANG Haitao2, LI Min2 (1. College of Physic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2. Institut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on the hydrogen-bonding motif with 1H NMR, in this paper, as an example of hydrazide derivatives, we perform concentrations dependent 1H NMR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s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t 1H NMR spectroscopic experiments to analyze the hydrogen-bonding motif.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ons of both NH-1 and NH-2 in hydrazide group are involved in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with C=O groups. Keywords: NMR;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 Chemical shift 0 引言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分子的化学结构和分子动力学的信息,已成为分子结构解析以及 物质理化性质表征的常规技术手段,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食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成为有机波谱学中重要的部分[1]。 氢键作为一个强度适中(其强度受到溶剂以及氢键个数的影响),有方向性,可逆性和 选择性的作用力,比电荷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更加有利于分子取向,对形成生物超分子和人 工超分子结构起着巨大的作用[2]。许多自然界生物组织的构成及其许多功能的运作均来自氢 键构建的高级超结构,如 DNA 的完美双螺旋链高级结构即是依靠嘌呤和嘧啶之间严格的碱 基氢键配对来维系和发挥转录、翻译及复制等作用从而完成生命的高级机能。酰胺基团 (O=C-NH)中羰基(O=C)上的氧原子和氨基(NH)上的活泼氢原子可以分别作为质子 受体和给体形成分子内[3]或分子间氢键[4,5](N-H…O=C),形成分子内还是分子间氢键对材 料性质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基于酰胺基团中 C=O…HN 的分子间氢键能够自组装形成具有 精确分子排列和很好稳定性的有序结构, 在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倍受关注, 在决定复合物性 质和新型复合物的设计中至关重要[6]。那么,如何判断酰胺衍生物中羰基(O=C)和氨基(NH) 在聚集状态下是以分子间氢键还是分子内氢键形式存在呢? 本文以本研究组合成的联酰胺衍生物 N-(3, 4, 5-辛氧基苯甲酰基)-N’-(4’-氨基苯甲酰 基)肼(命名为 1)[7]为研究对象,详细系统地介绍如何通过变浓度和变温 1H-NMR 判断酰胺 基团的 C=O 与 H-N 之间形成氢键的键合方式,而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国内还未见报道, 期望本论文能够为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科研前沿之间的应用搭建桥梁,为从事核磁共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90061120021) 作者简介:白炳莲,(1973-),女,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液晶,有机凝胶。 E-mail: baibinglian@jlu.edu.cn -1- 振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1 实验  45 50  1.1 仪器 核磁共振测试仪(1H NMR):采用美国 Varian-Unity 500 MHz 超导核磁共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ihuam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