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岳麓版必修2).pptVIP

历史: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岳麓版必修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养了一批初步 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 3、客观上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2、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的兴办(洋务经济),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4、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 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主要是经济、还有军事、教育等方面) 此后的几年间,李小四的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新的生机。他先后开办了几家分公司。这一时期,有许多人加入了创办企业的大军之中,兴起了 一个创办实业的小高潮,可谓千树万树梨花开。民族工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想一想:哪些因素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实业家? *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名曲欣赏、体味意境 故事的主人公李四夫妇生活在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居住在东南沿海的农村。李四读过几年私塾,有点经济头脑。李四的妻子聪明能干,她织的布远近闻名,供不应求。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不富裕,倒也衣食无忧,过着平静而祥和的生活。 下面的图片反映了当时他们的生活状态。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绿水青山带笑颜 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 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 比翼双飞在人间 音乐和图片描绘了一种什么经济模式?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传统经济结构: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特点:① 耕织结合; ② 自给自足; ③ 以家庭为单位. 正当李四夫妇沉醉在甜美的生活之中时,突然一声晴天霹雳,打破了他们的宁静生活。真可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家人的生活方式从此发生了巨变。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读下面材料,想一想。 材料:据史料记载,近来李四妻织的布已经无人问津,棉花也被洋人大量收购,没有了织布的原料。李四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出卖自己仅有的一点农产品为生,日子过得很艰难。 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读材料回答。 材料二: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鸦片战争后,开放的上海口岸 材料一 材料三:1844年,茶的出口量达到53万担,超 过战前最高出口量13万担,此后出口 量继续上升。 ——《中国近代史》 读材料思考 结合材料一、二、三回答: 材料反应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表现?产生了什么影响?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世界 资本主义体系。 原因: 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体的表现: 耕织分离 ; 农产品商品化 影响 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积极) 中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消极) 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出现买办) 变化: 失去了泥饭碗的李四夫妇的生活逐渐入不敷出,被迫出卖他们赖以为生的土地。妻子在贫困交加中含泪而逝,李四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过着衣不果腹的乞讨生活。他的乞讨生活遭到了一部分新兴富人的嘲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看到许多人和他一样,贫困破产,丢失家园。他渐渐地发现,不仅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整个中国政局也在发生巨变。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9世纪50-60年代的清政府 太 平 天 国 英法联军 内忧 外患 天京 天津 北京 一天,李四来到了上海,看到轮船招商局正在招工。经过多方打听,他了解到是一个叫李鸿章的洋务派官僚创办的。他不禁心生疑问,李鸿章为什么要创办这个企业呢? 读下面材料 比一比:看谁的答案令李四最满意。 今日和议既成,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构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1、学习外国先进机器、技术 2、消除内患,抵制西方侵略 根据材料思考清朝统治者想如何应付危机?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19世纪 60年代至 90年代期间,清政府一些洋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