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复习课件 必修1 第7单元第1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岳麓版).pptVIP

历史:高考复习课件 必修1 第7单元第1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岳麓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011年山东实验中学一模)观察下表: 建立第一个空间站 苏联 1971年 宇航员第一次登上月球 美国 1969年 发射第一颗人造飞船 苏联 1961年 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苏联 1957年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美国 1946年 成果 国家 年份 * 第七单元 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 第1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针对训练1:(2011年江苏单科)右图“阳台对话”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 ) 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 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 【解析】B。“亲切交谈”说明美苏关系趋于缓和。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赫鲁晓夫和肯尼迪在位时期;苏联解体后,美苏“冷战”结束;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但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说明A、C、D表述错误。 [备选题] (2011年山东淄博一模)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也提出“和平演变”战略,表明( ) A.美苏准备再次合作 B.双方用“冷战”方式争夺世界霸权 C.世界出现了和平的契机 D.接受中国“求同存异”主张 【解析】B。考查“冷战”的实质。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全面“冷战”,实质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提出与美国“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与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实质是想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而美国的“和平演变”是要颠覆苏联社会主义政权,独霸世界。A、C、D都与史实不符,答案选B。 针对训练2:(2011年山东烟台一模)《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说法能够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①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政体改造中国政治 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 ③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 ④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A。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维新派主张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应排除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备选题] (2011年厦门质检)“华莱士是个彻头彻尾的妥协分子。他想让我们解散武装部队,把我们的原子弹秘密给苏联人,盲目信任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一帮冒险分子。……赤色分子、冒牌货和空谈的亲共人物似乎勾结起来,成了国家的危害。”这则写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日记的主人最有可能是( ) A.丘吉尔 B.爱因斯坦 C.杜鲁门 D.富兰克林·罗斯福 【解析】C。这段日记的内容集中体现了反共的倾向,故排除B;从时间上看,可以排除D;在20世纪40年代中期,拥有原子弹的只有美国(1945年),苏联到1949年才试爆原子弹成功,故选C。 针对训练3:(2011年福建厦门质检)下列关于“冷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冷战”是美苏两极对峙的产物 B.北约成立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C.20世纪60年代初“冷战”重心转移到美洲 D.“冷战”使世界各国避免了战争的威胁 【解析】A。本题考查20世纪的国际关系。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B项错误。C项明显错误。在“冷战”格局下,两大军事集团势均力敌使世界长期得不到安宁,许多国家遭到入侵,D项错误。 [备选题] (2011年广东肇庆二模)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解析】C。从材料“长时期的和平”可以看出作者认为“冷战”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和不直接诉诸武力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故正确答案为C。 针对训练4:(2011年浙江文综)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70周年,苏联解体2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事年表: 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6月22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 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2年7月~ 1943年2月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2年1月1日 苏联正式解体 1991年12月 戈尔巴乔夫声称: “ 实行多党制……符合社会的需要” 199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