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 目 概 要
一、项目名称:从江县楠竹高产栽培示范区
二、项目规模:5000亩
三、项目地点:雍里乡、下江镇、宰便镇、秀塘乡
四、项目建设时间:2012—2015年
五、项目主管单位:从江县林业局
主管单位负责人:杨胜鼎
六、项目实施单位:从江县林业局
实施单位负责人:余正清
七、项目技术指导单位:从江县林业局
八、项目总投资构成:总投资 750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 350万元,省配套资金200 万元,州、县配套资金 200万元。
九、项目预期效益:1、新增楠竹示范区 6个,示范村10 个,示范户 30户,共计 0.5万亩。
2、 项目受益人口 5.6万人。
3、总产值: 2250万元,利润 500万元, 上交税收 120万元。
一、示范区、村、户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毛竹是我省重要的用材树种之一,也是竹类中资源最丰富、材质最好、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大的竹种。其长势快、再生力强,一般5—8年即可成林成材,且材、笋两用,一次栽植持续受益。
从江山区群众历来就有栽竹习惯,也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部分群众尚未全面掌握毛竹丰产林培育的系统技术,资源利用不充分,良种化程度低;经营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低产林比重大;科技支撑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滞后,科技服务落后;经营分散,信息闭塞,商品意识淡薄, 产供销加环节脱节。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毛竹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群众种植楠竹的积极性一度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统一的毛竹技术标准和规程。
因此,通过毛竹标准化示范区、村、户的建设,实现毛竹标准化生产为目标,通过实施和示范推广现有标准,把毛竹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纳入标准生产和标准管理的轨道。通过把优良毛竹种苗和先进的配套生产、管理技术以及成熟的经验进行组装成标准,推广应用到毛竹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毛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本项目的实施,将把毛竹现有的科学成果和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和提炼,整体纳入标准范围,重点将现有的毛竹标准进行集成、组装、配套形成技术标准体系,全面推行毛竹标准化生产管理。在现有标准基础上,选择地理位置合适、立地条件优良、当地政府重视、林农有发展积极性的地方建立起功能分区明显、示范作用显著、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准化示范区、村、户,重点对已制定的毛竹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等系列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等级标准加以应用和示范,实施毛竹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使毛竹科技成果在传输者和接受者之间更好地匹配,极大地促使从江毛竹良种选育、种植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从而示范带动广大林农积极参与毛竹发展,自觉选用和实施标准,减少价值损耗,降低交易费用,加速成果转移与扩散的速度,全面提升毛竹产业经营水平,推广全县种植面积,打造从江毛竹品牌,带动从江经济快速发展。
2、示范区、村、户建设的可行性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都柳江畔,地理座标为东经108。14’06”一109。11’54”,北纬25。28’36∥一26。02’42”,东与本州黎平县、广西三江县相连,南抵广西融水县界,西与黔南州荔波县、广西环江县相接,北与本州榕江县为邻。九山半水半分田是从江的真实写照。全县国土面积324490公顷,林业用地238850.88公顷,占73.6 1%。山多、坡陡、地形起伏多变,山体切割深,相对高差大、溪沟纵横。从江属中亚热带温暖气候类型,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年均温18.4℃,最高极端气温为39.2℃,最低极端气温为-4℃,全年无霜期为328天,最长达364天。年降水时间长,雨水多,年降雨量1194毫米,光热条件适中。土壤以黄壤、黄棕壤、红壤为主,土层厚(多数集中在60~120CM),富有机质,立地质量指数级97%达到10以上。优越的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宜常绿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竹林的生长。
从交通条件来看,2002年底全县实现乡乡通公路,全县通车里程达到2177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现有通村公路基本为乡村砂石路、泥路。国道321线从广西逆都柳江上达本州榕江县。新建成的夏蓉高速和在建的贵广高铁,极大的方便了我县特产的输出。
从技术力量与劳力资源看,全县林业系统(含国有林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70名(其中:工程师18名,助理工程师92名,技术员72名)。技术力量较为雄厚,并且,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及林农在实施毛竹基地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生产管理经验。全县农业人口约28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左右,劳力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