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扶贫的理论和政策实践.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研究项目 国际扶贫的理论和政策实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 刘民权 俞建拖 2007 年 10 月 本文是《中国发展报告 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研 究基金会,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 年 9月)的背景报告之一。 作者感谢朱玲教授、李实教授、丁赛研究员和汪三贵教授在本文写 作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此外,还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朱纪明、何国 俊、徐竞文和尹一蒙等同学在搜集文献过程中给予的大量帮助表示 感谢。诚然,作者对本文的疏漏和谬误之处负全部责任,相关看法 不代表课题组织者和其他帮助者的观点。 内 容 提 要 分析影响贫困的因素是政策研究的基础。不同的人(群)的贫困表现可能 会具有相似性,但是导致他们贫困的因素往往存在显著差异。本报告在第一部 分首先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讨论了影响贫困的因素,主观因素来自穷人自身的 偏好和主动选择的行为,客观因素包括:(1)资源匮乏;(2)市场发展不充分; (3)市场机制内在的不足;(4)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5)政策干预不当 等。在第一部分,特别关注了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对贫困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的影响还有许多不一致之 处,但是围绕增长和减贫的讨论也总结了利贫增长模式的若干有趣的特征。此 外,在这一部分,还重点讨论了贸易自由化对贫困的影响,梳理了贸易开放影 响贫困的可能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经验证据进行了考察。就现有研究的 状况来看,贸易自由化与绝对贫困减少之间的正向关联没有得到理论和实证的 充分支持。此外,本文还讨论了贫困的动态变化,特别是长期贫困(chronic poverty)问题和脆弱性(vulnerability)问题,并分析影响长期贫困和脆弱 性的因素。 在前一部分讨论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对国际和国内的主要减贫政策和手段 的实践情况进行回顾。我们发现:(1)具有利贫目标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对减 贫有很大帮助,但是这些项目的再分配效应值得重视,此外还应该重视对这些 项目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并项目实施效果进行合理评估;(2)公共卫生和基础 医疗水平的提高、基础教育的普及对减贫有着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影响,需要给 予优先重视;(3)小额信贷具有与传统金融供给模式截然不同的特征,小额信 贷项目有助于促进穷人的消费平滑和资产积累,此外还有助于促进穷人的人力 资本积累,并有助于提高妇女的福利,从长期来看有助于减少贫困;(4)社会 安全网的构建不仅可以通过收入再分配帮助穷人摆脱短期的贫困,还可以帮助 个人、家庭和社会克服风险,减轻短期冲击对生活、生产和社会政策安排的影 响,使之保持平稳。一些激励性的社会安全网项目对促进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本 投资具有重要影响,这有助于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5)财政分权对减贫的影 响并总是确定的,其是否能够促进减贫取决于一系列的社会制度安排。参与式 扶贫对改变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形成过程和方向、完善扶贫项目的设计、监 督和评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而使扶贫政策变的得更有需求导向性。但是参 与式扶贫在具体方法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6)作为国际减贫协调重要手 段的减贫战略报告在国际上方兴未艾,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评价为时尚早,虽然 PRSP的实施在短期内有成功的案例,但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考量,如宏 观目标的分解问题、目标与实践匹配问题、参与主体之间的协调问题等,这将 是未来贫困政策研究的一个焦点。 目 录 一、前 言 1 二、贫困的决定因素 2 2.1 贫困的成因 2 2.2 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 5 2.3 贸易自由化与贫困 9 2.4 贫困的动态问题 12 三、国际扶贫政策实践 14 3.1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4 3.2 人力资本投资 16 3.3 小额信贷 19 3.4 社会安全网 21 3.5 财政分权与扩大参与 22 3.6 减贫战略报告 25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