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热裂解左旋葡聚糖生成过程模拟研究.docVIP

纤维素热裂解左旋葡聚糖生成过程模拟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6卷第2期 2006年6月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Chemistry and Industry of Forest ProductsVol.26 No.2 June 2006 纤维素热裂解左旋葡聚糖生成过程模拟研究 廖艳芬1, 王树荣2, 马晓茜1 (1.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东广州510640;2.浙江大学能源洁净利用与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浙江杭州310027)  摘 要:为优化生物质热裂解产物中左旋葡聚糖(LG)产率,在改进的B-S机理模型的基础上,以纤维素热裂解为研究对象,对其热裂解过程中活性纤维素(AC)、LG以及乙醇醛(HAA)的演变和生成情况进行了模拟。结果发现纤维素热裂解过程中,由于一次反应吸热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物料温度长时间内处于中温状态,恰好形成了生物质热裂解制取生物油保持中温的必要条件。作为纤维素热裂解最主要的产物,LG在物料内部并未发生强烈的二次裂解,HAA则几乎完全来源于AC的分解,物料内部LG和其他竞争产物浓度(质量浓度,下同)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其竞争能力的大小,HAA浓度积累速度在反应后期的提高正是其竞争消耗AC优势的体现。挥发分二次反应主要发生在气相空间,随着气相停留时间和辐射源温度的增加,LG二次分解的程度提高。因此为获取高产率LG,中等辐射源温度和短气相停留时间是必要条件,仅以生物油产率为目的时,气相停留时间可适当放宽。  关键词:纤维素;热裂解;左旋葡聚糖;模拟  中图分类号:TQ351.2; TK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2-0001-06  松香酸封端的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的合成及性能表征 冯光炷1,3,崔英德2,卢 奎3,1,渠 海3,李和平3 (1.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72; 2.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225;3.河南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52)  摘 要:以妥尔油脂肪酸二聚酸为原料,先与聚乙二醇 (PEG 400) 缩聚后得到聚酯,然后再用松香对聚酯封端,制备了松香基聚酯醚型非离子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聚酯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减压条件下,反应物二聚酸与聚乙二醇的摩尔比为1∶1.20,催化剂SnCl2用量为二聚酸质量的0.30%,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6h,酯化率达到98.11%。产物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 6 135,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 7 438,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系数(Mw/Mn)为1.212且呈好的窄分布状态。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松香封端反应的条件为:再补加聚酯质量0.20%的催化剂SnCl2,聚酯与松香物质的量之比为1∶1.30,反应温度215℃,反应时间2.8h,封端率达62.75%。红外光谱验证了目标产物的存在。性能研究表明,产物具有很好的钙皂分散力、消泡和抑泡力、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 关键词:松香酸封端的二聚脂肪酸/聚乙二醇聚酯;二聚脂肪酸;松香酸;非离子型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 蒯玉花1,毕志明1,李 萍1*,章永红2 (1.中国药科大学 现代中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38;2.南京中医药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南京210002)  摘 要: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 L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后,得到一个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经理化及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 关键词:圆滑番荔枝;贝壳杉烷型二萜;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 中图分类号:TQ91;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3-2417(2006)02-0013-03  竹炭-TiO2-光组合降解苯酚的研究 陈清松, 叶桂足, 赖寿莲, 李晓燕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 摘 要:研究了竹炭-TiO2-光组合体系,即吸附-催化-光氧化协同降解苯酚的特性,探索了竹炭用量、竹炭粒度、苯酚溶液pH值及其初始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用量1g/L时,光氧化效果最好;粒度越小,苯酚去除效果越差,粒径以0.520~0.246mm为宜;酸性条件有利苯酚的去除,当pH值为3.0时,效果最好;苯酚的起始浓度升高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