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总复习化学课件:专题六第二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浙江专用).ppt

2013高考总复习化学课件:专题六第二单元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浙江专用).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状况下, 5.6 L O2为0.25 mol, 转 移电子为1 mol, C选项错误; 从正极反应式可以看出, 正极附近溶液中 OH-的浓度增大, pH升高, D选项 错误. 【答案】 B 【名师指津】  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1)氢氧燃料电池 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用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 负极 2H2+4OH--4e-===4H2O 2H2-4e-===4H+ 用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用H2SO4溶液作电解质溶液 电极反应式 正极 O2+2H2O+4e-===4OH- O2+4H++ 4e-===2H2O 电池总 反应 2H2+O2===2H2O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为Li2CO3和Na2CO3的混合物, 燃料为CO, 氧化剂是含CO2的O2, 在工作过程中, 电解质熔融液的组成、浓度都不变. (1)负极反应为: ________, 例5 易错易误剖析 (2)正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 (3)工作时熔融体中的________向负极移动. (2)中错答成Li++e-===Li. (3)中错答成Li+或者H+. 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 锂离子应比钠离子易得电子, 所以得出正极反应为: Li++e-===Li. (3)错误原因: 在原电池中不知阴、阳离子流向哪一极. 也是由于思维定势, 往往认为负极电子多, 阳离子应该流向负极, 实际上是负极失电子, 但电子不是停留在负极, 而是由外电路很快流向正极(产生电流, 释放电能), 阳离子流向正极, 在正极放电, 生成新物质; 相反阴离子将流向负极. 实验探究?专项突破 原电池原理的实验应用—— 探究金属的活泼性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历年高考的热 点, 用氧化还原的观点去理解原电池两极发生反应的本质, 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本部分内容, 特别是结合新型电池的开发和利用, 以及钢铁的腐蚀和防护都会成为今后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原电池知识应用于化学实验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金属活泼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探究. (2)铁生锈实验条件的探究. (3)金属腐蚀快慢因素的实验探究. [典例探究] 实验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以镁条、铝片为电极, 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 人们普遍认为铝是负极.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该原电池究竟谁是负极, 发生怎样的电极反应, 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 剪取约8 cm的镁条及大小相近的铝片, 用砂纸去膜, 使镁条与铝片分别与量程为50 μA的教学演示电表的“-”、“+”端相连接, 迅速将两电极插入盛有 1 mol·L-1NaOH溶液的烧杯中. 开始, 电表指针向右偏移约500 μA, 铝片表面有许多气泡, 很快电流逐渐减小至0; 随后, 指针向左偏移, 且电流逐渐增大至约400 μA, 此时, 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开始阶段, 原电池的正极是______ (填“镁”或“铝”)片; 铝片表面产生的气泡是________; 负极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 (2)随后阶段, 铝片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镁条表面只有极少量的气泡产生, 其原因之一是: 2H2O+2e-===H2↑+2OH-(极少), 试判断此电极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铝片表面气泡有所减少, 但未消失, 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解析】 本题属实验探究题, 考查原电池的原理及应用. (1)由于Mg比Al活泼, 在开始阶段形成的原电池中Mg作 负极, Al作正极, 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 负极失电子: Mg+2OH--2e-===Mg(OH)2, 正极得电子: 2H2O+2e-===H2↑+2OH-, 即Al表面产生气泡, 总式为: Mg+2H2O===Mg(OH)2+H2↑. 铝片表面气泡减少, 但未消失, 可能 是铝片中含有的杂质与Al形成原电 池, 杂质作正极得电子: 2H2O+2e-===H2↑+2OH-, 产生少量气泡. (1)首先将已知的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 (2)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 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 ①电极材料的选择 在原电池中, 选择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 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 并且, 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 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或其中溶解的物质反应. ②电解质溶液的选择 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