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东阳市吴宁二中张军萍 单一语段阅读 语段比较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字词(实词和虚词) 一般题型 1.解释加点的字词(以实词为主) (通假字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如(07年金华卷):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⑴臣之妻私臣 ⑵王之蔽甚矣 ⑶闻寡人之耳者 ⑷皆朝于齐 2 . 选择题(以虚词为主) 如(08年台州卷): 20.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新题型: . 积累卡片(填表)题 如(07年金华卷): 到 ④ 在 ③ ② 皆以美于徐公 ① 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于 意思 例 句 词 文言虚词积累卡片 编号:006 08年金华卷: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③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②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① 入 例 句 词 义 词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 111 例1. (07河北课改实验区)——《邹忌讽齐王纳谏》 .“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__________________, 现在用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 2. 成语运用题 复习方法: 1. 着眼文本,词不离句。 (注意词的本义和语境义之间的联系) 2. 善于归纳,灵活运用。 常用实词(如:尝、遂、因、既等) 常用虚词(之、其、以、于等) 四种基本的文言词法 二 、句子 一般题型: 1. 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翻译句子) 2. 选择题(找出句子翻译正确或者错误的一项 3. 断句题 如(08年绍兴卷) 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 重要句子 : 富有哲理的句子 文笔优美的句子 特殊句式 注释中整句作注的难句 翻译句子的技巧: 1. 以直译为原则,特别是重点字词一定要翻译出来。 2. 体现句式特征(掌握常见的文言 句式:判断句、省略句、提宾式、介宾短语后置句 、被动句、反问句 )。 3. 语句通顺、连贯,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意译为辅:补、删、 换、调)。 4. 带上标点。 三、 课文理解 1 .内容理解题(筛选、提取文本中的信息) 例1. (08嘉兴卷)《惠子相梁》 本文比喻巧妙贴切,请说说“鹓 雏”和“鸱”分别比作什么? 例2 .(08丽水卷)《邹忌讽齐王纳谏》 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 例3. (08衢州卷)《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帮”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 例4. (08绍兴卷)——《邹忌讽齐王纳谏》 用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2. 感悟启发题(归纳、概括、分析) 例2.(08湖州卷)——《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得道多助,失道 寡助”的理解。 例1.(07黄冈卷)————《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例3.(06金华卷)——《鱼我所欲也》 古往今来,有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请你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例4.(07滕州卷) ——《鱼我所欲也》 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3. 人物评价题 例1.(07兰州卷)—《愚公移山》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例2.(08台州卷)—《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这一场辩论中的庄子和惠子,你欣赏的是谁?为什么? 例3.(08金华卷)—《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章开头列举的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