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论文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学号 学生姓名 任课教师 2013年6月22日 目录 内容摘要 - 2 - 1、物联网的认识 - 3 - 1.1物联网的定义 - 3 - 1.2 物联网的产生的背景和历史 - 3 - 1.3 物联网的分类 - 5 - 2、物联网所涉及的技术 - 5 - 2.1 RFID - 5 - 2.2 WSN - 6 - 2.3定位技术 - 7 - 2.3.1 GPS定位 - 8 - 2.3.2 蜂窝基站定位 - 9 - 2.3.2 无线室内环境定位 - 9 - 2.3.3 新兴定位系统 - 9 - 2.4网络架构 - 10 - 2.4.1 主流的网络形态及关键技术 - 10 - 2.4.2 网络构架的组成及联系 - 12 - 2.5 数据库管理技术 - 14 - 3、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 15 - 3.1 智能电网 - 15 - 3.2 智能家居 - 17 - 3.3 智能物流 - 18 - 3.4 智能交通 - 20 - 3.5 其他特殊应用 - 21 - 3.5.1畜牧溯源 - 21 - 3.5.2无线葡萄园 - 21 - 3.5.3生态环境监测 - 21 - 3.5.4空间海洋探测 - 21 - 3.5.5水下无线传感网络 - 22 - 4、结语 - 22 -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前景论述 摘要:目前,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重视物联网的建设,并做了大量的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工作,我国已将物联网的发展列为信息产业发展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在中国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具有广泛的前景,并将逐步走入寻常百姓家。物联网是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物联网依托多种技术获取信息,并借助数据库来进行管理以达到一定的目的。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所涉及的技术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物联网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即对物联网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论述和展望,最后提出了自己对物联网应用前景的见解。 关键字:技术、智能、物联网、前景 1、物联网的认识 1.1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数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Enabled)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等“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或有线的长距离或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云计算的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和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领导桌面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技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199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也曾提及物联网,但未引起广泛重视。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了“自动识别中心(Auto-ID)”,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网络互联”,阐明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网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物流网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网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4年日本总务省(MIC)提出u-Japan计划,该战略力求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连接,希望将日本建设成一个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连接的泛在网络社会。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 2006年韩国于确立了u-Korea计划,该计划旨在建立无所不在的社会,在民众的生活环境里建设智能型网络和各种新型应用,让民众可以随时随地享有科技智慧服务。2009年韩国

文档评论(0)

27491661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