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之基本特征 一、统一性 1、政治统一性 夏、商、周——中原 统一——分散 “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汤而三千余国”(《吕氏春秋·离俗览》) “春秋之初,尚有千二百国”(《晋书·地理志》)。 小邦林立——统一的政治、文化中心 《诗经·商颂》说,殷商时期,“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被四海”。 春秋战国: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两件大事。一是小邦逐渐合并成地区性的王国,一是封建制(分封诸侯和附庸的制度)。前者表明,国家的领土范围在扩展;后者表明,国家的政权在集中。这两者显然不是分裂的趋势,而是统一的趋势。” (刘家和:《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分析》 ) 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 2、民族的融合性 民族形成初期——黄河流域——华夏族+东夷族+南蛮族+西戎族+北狄 殷周之际——周邦——诸侯联邦 “华夷之辨” 元 清 战国地图 3、思想的倡导 大一统——圣哲、帝王的目标——“一”与“多” 孟子见梁襄王,王问曰:“天下恶乎定?”孟子答日:“定于一”(《孟子·梁惠王上》)。 荀子:“臣使诸侯一天下,是又人情之所同欲也”(《荀子·王霸》)。 “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之庶人”(《荀子·儒效》)。 “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齐一天下而莫能倾,是大儒之征也” (《荀子·儒效》)。(荀子不仅主张政治和礼会的统一,而且主张“一制度”、“风俗以一”、“隆礼而一”、“乐者审一”等等,所主张制度、礼义、道德、思想、风俗及艺术、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能有统一。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天人三策》,《汉书·董仲舒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统一的文字 汉字的魅力—— 图说汉字 《说文解字》 许慎 (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 ,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汉字“六书”学。 中国汉字的传承性 “这种考释与死文字的解读是有原则的不同的。因为这种考释是在已经认识了很多其它字的情况下进行的,而古文字学家们在开始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和西亚的楔形文字的时候,他们几乎处于任何已知条件都没有的状况中” (刘家和:《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特点的分析》 ) 二、连续性 空间上统一——时间上连续 1、中国文化——地理隔绝机制 (地理环境——文化环境——民族特性) 钱穆 :“埃及巴比伦印度是一个小家庭,他们只备一个摇篮,只能长育一个孩子。中国是一个大家庭,他能具备好几个摇篮,同时抚养好几个孩子。这些孩子成长起来,其性情习惯自与小家庭中独养子不同。这是中国文化与埃及巴比伦印度相异原于地理背景之最大的一点。” (《中国文化之地理背景》 ) 钱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男,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江苏无锡人,吴越国太祖武肃王钱缪之后。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斋号素书堂、素书楼。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中国文化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30日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 主要著作:《国学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2、政治上的连续性 分封制——封建——封邦建国(周) 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秦以来一直延续(郡(太守)——县(县令)) 3、学术的连续性 孔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 孟子:“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飦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荀子:“百王之无变,足以为道贯。一废一起,应之以贯,理贯不乱。不知贯,不知应变。贯之大体未尝亡也。”(《荀子·天论》) 中国学术之精华——十三经: 汉代“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立于学官 ——博士 唐代“九经”: 《春秋》 “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礼经》 “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易》、《书》、《诗》,立于学官,开科取士。 晚唐“十二经 ”: 国子学刻石——“九经”+《论语》+《尔雅》+《孝经》 五代 “十一经” : 孟昶刻“十一经”,收入《孟子》,而排除《孝经》、《尔雅》 南宋“十三经” 《论语》《孟子》《诗》《书》《易》《周礼》《仪礼》《礼记》《孝经》《尔雅》《春秋左传》《春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