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其人其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莊子其人其書 授課教師:蔡忠道 老師 一、莊子的生平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虚>、<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汚我,我寧遊戲汚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 (ㄧ)籍貫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者,蒙人也,名周。」 1、莊子,名周。 2、字子休(小說家),ㄧ說子沐(王樹榮),就是孟子所稱的子莫。 3、籍貫-蒙城(今河南商邱縣南)。 1 宋國人-兩漢。 如劉向《別錄》(司馬貞索隱引)、班固《漢書?藝文志》、張衡<髑髏賦>、高誘注《呂氏春秋?必己》、《淮南子?脩務訓》。 又,<列禦寇>:「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反於 宋,見莊子。」 2 梁(魏)國人-唐。 如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隋書?經籍志》。 ※實際上,戰國的宋國在漢代屬梁,稱莊子是宋國人或梁國人其實意思一樣,只是根據不同時代稱謂而已。 (二)生卒年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52年,B.C.370- B.C.319)、齊宣王(19年,B.C.342- B.C.324)同時。」 1、馬敘倫<莊子年表>B.C.369- B.C.286。 2、约與孟子(B.C.372- B.C.289)同時,戰國 (B.C.475- B.C.221)中晚期。 (三)莊子的際遇和生命情調 1、安貧 1 貸粟監河侯(<外物>) 2 貧困與狼狽(<山木>) 3 困窘織屨(<列禦寇>) 2、不願為官 1 楚威王聘相。(<秋水>、<列禦寇>) 2 烏鴉與腐鼠。(<秋水>) (四)交友-惠施 1、惠施,宋國人,稍長於莊子。是戰國名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是「合同異」,即主張從絕對同ㄧ的觀點看事物。可與<齊物論>參看。文獻見<天下篇>。 2、唯一談友。(<徐無鬼>) 3、兩人有名的辯難 1 有用無用(<逍遙遊>、<外物>) 2 有情無情(<德充符>、<至樂>) 3 濠梁之辯(<秋水>) (五)師生互動 1、論處世-處乎材與不材之間。(<山木> 2、論守真-物固相累,二類相召。(<山木> 3、論死生。(<列禦寇> ※問題討論 孟子與莊子同時,孟子也到過宋國,加上兩人都喜滔滔雄辯、駁斥異端,為何今《孟子》、《莊子》都未提及另外一位? 二、《莊子》的考證 (ㄧ)郭象以前流傳的注本 1 《漢書?藝文志》著錄52篇。 魏孟氏、晉司馬彪都曾作注。據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包括內篇7、外篇28、雜篇14、解說3 。 2 魏向秀注26篇(一作27篇,一作28篇)。 3 晉崔譔注27篇:內篇7、外篇20。 4 晉李頤注30篇。 (二)郭象注本 1 篇數-33篇:內篇7、外篇15、雜篇11。 2 刪裁的原則 《經典釋文?序錄》:「《漢書?藝文志》:「《莊子》五十二篇」即司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詭誕,或似《山海經》,或類《占夢書》。故注者以意取之。」 又,《經典釋文?序錄》引郭象之言:「一曲之才,妄竄奇說,若〈閼弈〉、〈意修〉之首,〈危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諸巧雜,十分有三。」 (三)內、外、雜篇之分 1、命題的不同 1 內篇-與內容相應的標題 2 外、雜篇--取開頭兩字、三字,或者第一句、第一段的事物 a. 以事(物)名篇-如<馬蹄>、<讓王> b.以義名篇-如<至樂>、<寓言> c.以人名篇-如<田子方>、<列禦寇> 2. 區分的原則 成玄英《莊子注疏?序》: 「內則談於理本,外則語其事迹。事雖彰著,非理不通;理既幽微,非事莫屬。欲先明妙理,故前標內篇。內篇理深,故每於文外別立題目,<逍遙>、<齊物>之類是也。自外篇以去,則取篇首二字為其題目,<騈拇>、<馬蹄>之類是也。」 又,「內篇明於理本,外篇語其事迹,雜篇雜明於理事。內篇雖明理本,不無事迹;外篇雖明事迹,甚有妙理,但立教分篇,據多論耳。」 3. 作者 宋朝以前,學者大體相信《莊子》三十三篇都是莊周作品。北宋東坡首先懷疑<盜跖>、<漁父>、<說劍>、<讓王>等四篇,今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