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告成煤矿水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水灾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矿井含水层情况 根据岩性和地下水储存埋藏条件及含水性等特征,将区内各含水层自老至新叙述如下:
1.上寒武~奥陶系含水层
寒武系上统为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和鲕状白云质灰岩,岩性及层位稳定,矿物成分及结构不均一,岩溶发育也不均一。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为中厚层状石灰岩,井田内分布不普遍,厚7.01~48.50m(付12701孔),一般厚度10~30m。
在埋深300m以浅的低洼地带,构造复合部位岩溶、裂隙较发育。钻孔中遇有高0.2m的溶洞群、层面裂隙群和高2.2m的溶洞(供1孔)。供4孔在上部风化带遇溶洞,高分别为3.4、1.8、0.7m。
在相同条件下奥陶系灰岩中易溶组分CaO含量是寒武系灰岩的两倍左右,因此,溶蚀现象比较发育。
2.太原群下段灰岩含水层
由L1~L4四层灰岩组成,间夹薄层煤和砂质泥岩。其中L1、L4发育良好,单层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分布连续。L1灰岩呈厚层状,含炭质较高。
下段灰岩CaO含量接近,但L1灰岩MgO含量较高,溶滤速度快,单层厚度大,因此,溶蚀作用比较强。
水质属Hco3-Ca型,矿化度0.238~0.283g/L。PH值7.5~7.7,总硬度14.0~
15.1德国度,永久硬度2.13~2.80德国度,水温16.5~17℃。
该含水层为一1煤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上距二1煤层40~60m。
3.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由L6~L9四层灰岩组成。为浅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燧石灰岩,其中L7~L8两层较发育,单层厚度大,分布连续,层位稳定。一般10~15m。
水质属Hco3-Ca.Mg型,矿化度0.238~0.312g/L,PH值7.3~7.5,总硬度11.7~13.33德国度。12606和12805两孔水质类型略有区别,分别为Hco3-Na型和Hco3-Ca.Na型,矿化度略高。
该含水层是二1煤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由于该含水层受上覆隔水层的阻隔,属典型的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层,也是二1煤层开采过程中的主要底板突水水源含水层,要做好防治水工作。
4.二1煤层顶板破碎带含水层
因受滑动构造影响,井田内二1煤层顶板大部分被破碎带取代,局部保存原生顶板区段,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滑动构造破碎带厚度变化较大,两极值0.45m(13605孔)~113.44m(付12901孔),一般20~40m。井田四周薄,中部较厚。
随着煤层的开采,滑动构造带的原始状态受到破坏,工作面回采后产生的顶板岩层冒裂带会直接导通上覆碎屑岩和砂岩含水层水进入矿井,给煤层开采带来了较大的影响。该含水层虽然富水性不强,地下水渗透能力不强,水循环条件不畅,但由于上覆含水层厚度较大,并具有较大的静储量。二1煤层一旦开采后,该层水可通过采掘冒裂带或天然垂向导水裂隙进入矿井而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水质属SO4-Na型和HCO3-Ca.Na型,矿化度0.408~1.254g/L,PH值8.15~8.3,总硬度5.71~14.0德国度,水温14~17℃。
5.上、下石盒子组砂岩含水层
在上、下石盒子组各煤层底部,都发育细、中、粗粒砂岩,厚4~20.39m,多为长石石英砂岩,泥质、钙质或硅质胶结,岩性较坚硬,孔隙裂隙发育,含孔隙裂隙承压水。这些砂岩之间均有较厚的砂泥岩相隔,水力联系较差,补给条件不佳,水量不丰富,对主要可采的二1煤层的开采影响较小。
6.石千峰组下段砂岩含水组
系指二叠系平顶山(中、粗粒)砂岩,井田内本段地层分布连续,层位稳定,据综合柱状图显示,厚度两极值为44.05~67.02m,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或HCO3-Ca.Na,矿化度0.5g/L,潜水常以下降泉出现,涌水量小于1L/s,具有一定供水意义,由于本含水组距离二1煤较远,对二1煤的开采不构成威胁。
7.第三、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
第四系河漫滩和一级阶地下部砂砾石层发育,一般厚2~12m,变化较大。砂砾石分选磨圆较好,向河流下游颗粒变细,厚度增加,受两岸山区裂隙水补给。一般含水较丰富,机井抽水之水量为21~150m3/h,水质属HCO3-Ca.Mg型,矿化度0.3~0.5g/L。
1.2矿井涌、排水情况
目前实测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170m3/h,根据矿井实际开采资料分析,主要充水水源为煤系顶底板砂岩水。 告成矿现开采水平为-110水平、-350水平,排水方式为二级排水。
井下21采区泵房7台(D500-57×3)大泵运行正常,每小时额定排水能力为3500m3/h。中央泵房装有9台(D500-57×7)大泵运行正常,每小时额定排水能力为4500m3/h。25采区下部配有MD85-67×5一台,额定排水能力为85m3/h, MD85-45×7共3台排水泵,每台额定排水能力为46m3/h,中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