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理理论的实践相关性问题研究综述
A Research Review of Practice Pertinence of Management Theory
2012-3-6 11:20:24 来源:《管理学报》(武汉)2011年5期
龚小军李随成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业工程系主任 ;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 【内容提要】 介绍了管理理论缺乏实践相关性问题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主要证据,并从管理理论传播过程、管理理论生产过程、管理研究方法论和管理理论框架、管理学者的价值观和管理学院追求的目标四个方面,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
Concerning the problem that management theory lacks practice relevance,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ckgrounds and main evidences from four aspects: The disseminating and generating process of management theories, methodology and framework of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cholars values, and the goals of business schools. Based on summarizing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the authors raise several topics that need to research in future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关 键 词】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相关性/综述management theory/management practice/relevance; reviewEE13UU1855456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管理学家科特·莱温有一个信念:没有什么比好的理论更为实用[1]。但近30余年以来,西方管理学界不断有人指出,学术性管理研究和管理教科书上的理论缺乏与实践的相关性。特别在最近10余年,对该问题的讨论更为激烈。美国管理学会1993年、1999年的主席致辞呼吁解决这一问题[2,3];2007年的《管理学会学报》、2008年的《欧洲商业评论》都以专刊方式就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近几年,该问题也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4,5]。目前,对该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1 管理理论实践相关性问题的产生
早期的管理研究,如法约尔、巴纳德,甚至泰勒,尽管在方法上存在不足,但因其面向实际问题,理论的推广也基于研究者与实践者的紧密合作(有时研究者直接参与了实践[6]),一般认为其不存在脱离实践的问题。
管理理论实践相关性问题的产生与美国大学中管理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美国大学中的管理教育始于20世纪30年代[7],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快速发展。但20世纪50年代的管理教育却更像缺乏坚实科学基础的贸易学校,半退休的经理人员给学生讲一些实战故事,没有什么系统的管理研究[8]。这种状况受到了批评,甚至引发了商学院在大学中的学术地位和合法性问题。在1956年《管理科学季刊》的创刊号上,THOMPSON[9]提到:“研究必须超越描述,必须反映理论。必须研究明显的和未知的东西。对直接可应用性的压力必须削减”。此后,商学院采用主流学术的传统和途径,在教学和研究中定量的、统计的分析获得了优势地位。商学院满怀热情地抓住和应用那些使用精确准则、控制变量、可检验模型的科学范式,以社会科学或应用社会科学方式展开管理研究,以此在校园内取得学术声望和地位[10]。
这样的做法固然使商学院获得了在大学中的学术合法性,但却引发了管理理论脱离实践的问题。
较早认识到类似问题的是SIMON[11]。他在论述管理学院的组织问题时,认为管理学院中有实际企业管理经验的教师和来自于科学学科中的学者,就像油和水一样难以融合。要使油和水融合,需要不停地搅动,只要这种努力一停止,二者就趋于分离。虽然SIMON论述的是大学中管理学院的组织问题,但大学中的纯学术学者和专业管理人员尚且难以结合,与实践的结合就更困难。他还认为,大学既要为知识而知识,又要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这两个目标不应当分离。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明确提出在管理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着鸿沟。ROBBINS[12]认为,大多数管理理论是脱离管理实践的,大多数管理者并不按照教科书和管理理论建议的方式行事;LUTHANS等[13]认为可以建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