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VIP

2013年高一历史专题检测:专题四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必修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选择题 1.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 B.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 C.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D.这种婚礼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 解析:选D。学生易区分不清C、D项,新式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但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故答案为D。 2.《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这一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 ①西方文化的传入 ②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 ③留学教育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成为国家的主人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1900~1919年还没有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材料也没有反映。 3.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和地点及反映的内容——西餐,经分析可以判断正确选项为C。 4.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D.中国共产党成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解析:选C。材料中反映的是自由民主的思想观念,辛亥革命后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 5.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下列四幅图片中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A。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旗袍就是中国传统服装与近代西方新服饰的中西结合;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受到新派人物的欢迎;京剧属于国粹,不是中西交融的产物,排除③;在近代通商口岸上海出现了西式小洋楼,古代中国农村以村庄和庄园为主,受西方影响才出现里弄住宅。故选A项。 6.(2012·南京模拟)20世纪初,江苏省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江苏时事报》出版,随着报纸发行的增多,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采用错误项代入排除法,文盲无法阅读报纸,③错误,①②④都正确。 7.(2012·南京模拟)民国时期,皖南徽州地区“书报之传递不易也,而新闻绝少……货物之输运不便也,出者停滞,入者价贵”。江南铁路通车后,“一般民众往日之穿土布者,今日多改为洋布;往日之用自制器具者,今日多改为舶来品……徽州,已变成了都市,徽州人一向守旧的思想,也因而起了划时代的变化。”上述材料说明铁路使徽州(  ) ①商品价格日渐下降 ②市场上洋货流行 ③思想观念逐步解放 ④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新的近代交通工具——铁路,促进了当时中国的文明进步,由改穿洋布、思想划时代变化等可判断②③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8.李鸿章曾赞叹西方的一种发明说:“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电话是一种能远距离传输语音的便捷的通讯工具,依材料中的描述可判断是电话。 9.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是(  )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 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④中的“引起根本性变革”不准确。 10.(2012·苏州模拟)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 D.②③④ 解析:选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