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一历史练习:12 鸦片战争(岳麓版必修1).docVIP

2012高一历史练习:12 鸦片战争(岳麓版必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选择题 1.“鸦片烟,真狡狯……这是西洋要将中国害。远从印度运来……将一座好神州化作烟世界。一方好田地,尽把罂粟栽。一个好人家,尽将烟器摆。一条好花街,尽把烟馆排。女子变妖怪,男子变痴呆。未老身先死,已死身不埋。”这首民间歌谣反映的社会问题最早出现于(  ) A.明朝后期         B.清朝中期鸦片战争前 C.鸦片战争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解析: 材料反映的情景描绘的是鸦片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时间应是在鸦片战争前。 答案: B 2.2009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如果时光回到160多年前,面对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烟毒肆虐的情况,中国政府最初的应对是(  ) A.主张弛禁 B.重治吸食 C.多管齐下,虎门销烟 D.鸦片输入合理化 解析: 鸦片战争前夕,西方列强大肆向中国输入鸦片,掠走大量白银,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面对这种局面,清政府派林则徐到广州查禁鸦片,并在虎门海滩销毁。 答案: C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 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鸦片战争放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分析。英国在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即打开中国市场,掠夺更多的原料、销售更多的商品。经分析可知:A、D两项只能为鸦片战争的发生提供可能性,不是最主要原因,B项是其导火线。 答案: C 4.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解析: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虽不一定客观全面,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夷兵抢夺十三洋行,正是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却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 答案: D 5.(2011·广州高一检测)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的冲突,一个是农业的、崇奉儒教的、落后的、已在齐腰深的沙子中挣扎的没落王朝,……另一个是工业的、资本主义的、进步的、积极进取的社会。两种制度相遇(两种文明交融),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对这一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鸦片战争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相冲突的表现 英国发动的是侵略战争 两种文明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中国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A. B. C. D. 解析: 农业、工业→正确→正确→正确,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6.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 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 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五个城市均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答案: D 7.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非法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根据“19世纪中叶”“内部事务万分火急”可知在19世纪中期,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对外部侵略(列强要求扩大侵略权益)反应迟钝,D正确。A项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可以排除;瓜分中国发生在19世纪末,B错误;资本输出,垄断经济也是在19世纪末,C错误。 答案: D 8.(2011·南京高一检测)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首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列强洗劫圆明园,这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答案: B 9.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  ) 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准许华工出洋 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开放通商口岸 解析: 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