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戏-台湾.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遊戲治療 指導教授:林晉榮 博士 報告學生:張淑雯 蔡淑真 黃子軒 紀瑤璇 一、前 言 「遊戲」是兒童最自然的溝通媒介,也是自我表達情緒、想法和行動的工具 。(高淑貞,1994) 「遊戲」的本質使兒童能獲得滿足,提供兒童成就感和成功經驗,使兒童獲得主導權和控制感,協助兒童發展生理、心理和情緒及社會和精神 。(何長珠,1997) 前 言(續) 「遊戲治療」 :將治療的元素加入遊戲情境中,以遊戲做為治療的媒介,協助兒童與治療者建立良好互動關係的治療方法。 (梁培勇,1998) 遊戲治療的實施,必須仰賴某些硬體設備之完成→遊戲室,至少有一個角落或一個可移動的玩具箱,其次為媒材。(何長珠,1998) 二、媒 材 布偶:主要是布偶、動物造型;尺寸大小不一;不要太新或太舊。 娃娃屋(半剖面)及相關家族、家具用品,另外各種烹飪食器與食材亦不可缺。 繪畫類:紙張部分以A4、B4白紙為主,也可包括壁報紙大小及其他質材的紙。 積木:至少包括原木及彩色各一組及相關物品,如交通警察、草坪、雲梯車等。協助故事情境的完成。 媒 材(續) 水與黏土:水→至內洗水台及相關配備; 黏土→彩色和原色+刮刀、板子、模型等。 各類棋戲及說故事遊戲之設計(如大富翁、感恩卡等)。 沙遊:標準規格之沙盤(28.5×19.5×3英吋)and相應配置100~300件小物品。 三、遊戲治療的目的 Amster (1983) 提出 在良好關係的前提下,透過遊戲為媒介來幫助適應困難的兒童。 適應困難:一種被標示脫軌 (aberration) 的狀態,個人對自己或環境的感覺的失常,並且通常和行為有關聯 (Newcomer,1973) 。 遊戲治療的目的(續) 六個遊戲治療的目的: 輔助診斷時所需的了解 幫助治療關係的建立 供疏通防衛及處理焦慮的媒介 助兒童將感覺口語化 助兒童將潛意識的過程演出來並釋放其緊張 增強兒童在治療結束後對遊戲的興趣 (Amster,1983) 四、遊戲治療適用對象 適用年齡層:3-13歲之間(劉焜輝,民1982),主要考慮是智力因素。 遊戲治療階段(續) 遊戲治療階段(續) 遊戲治療階段(續) 遊戲治療階段(續) 五、遊戲治療活動 為生活上色 由O’Connor(1983)發展的技術,做為兒童行動和口語化之間的橋樑。 目的在提高兒童對其情感狀態的覺察,並鼓勵對事件情感層面而非行動面的討論。適用6─12歲兒童。 步驟: 1.兒童須能分辨顏色及感覺狀態,使用時 要將每一個感覺配上一個顏色,O’Connor推薦以下的等式: 紅色=生氣 非常紫色=生氣 灰色=寂寞 黃色=快樂 藍色=悲傷 黑色=非常悲傷 綠色=嫉妒 褐色=無聊 2.等式須與兒童討論,不超過8或9個,以色卡呈現顏色及其相關感覺。 3.再給兒童一張白紙(約8×11吋)和蠟筆,要求兒童用顏色填滿紙張來表現他過去生活中曾有的經驗的感覺。 任何顏色、各種的幾何圖形如圓的、方的、圖樣式的都可使用。 4.完成之後,檢式每個等式,要考慮:每個顏色的數量。 (反映曾經歷過的相關感覺) 在形式上,長條型和塊狀被使用最多。 塗鴉式畫法(亂畫)意味著衝動性, 重的線條表示心裡的緊張和生氣, 模糊的線條表示不安全感和不適應。 而多數的兒童使用整個紙的正面,如使用後面者則可能缺乏情感的控制力。 感覺樹 目的: 鼓勵孩子表達與討論生活中各種的感覺,以便在往後療程中協助找出解決的方式 (Bow,1988) 。 材料:黏土 (黃、藍、紅、綠等) 、 保麗龍板或厚紙板 步驟: 先在保麗龍或厚紙板上畫出或使用黏土做出一棵樹,樹上有許多樹葉。 請兒童利用四色黏土創造不同顏色的果實,黏到樹枝上 黃色代表快樂;藍色代表悲傷;紅色代表熱情或是憤怒;綠色代表忌妒或貪婪 請兒童取下一個感覺的果實,並談談令他產生這種感覺的事情。 捏破泡泡 目的: 是一種控制憤怒的方法,主要使用具有防撞擊、有一顆顆小泡泡的塑膠包裝紙來進行 (Bow,1988)。 適用對象:適用國小低年級的兒童,在表達自己的憤怒與挫折有困難者。 步驟: 當孩子感到憤怒時,要求他捏破十個小泡泡來減低憤怒,接著問他是否感覺憤怒從食指與拇指之間消散了?一般而言在捏破十個小泡泡後憤怒就平息許多,可依當時狀況而調整。 當孩子慢慢冷靜下來之後,可以再更深入探討憤怒的原因,以及如何讓事情恢復到正常狀態。 材料:有小泡泡的塑膠包裝紙 氣球裡的憤怒 目的:指導孩子發洩憤怒的方法, 可以讓孩子知道憤怒如何在心中 累積、如何的爆發並且傷害自己 與他人,以及如何慢慢適度的釋 出(何長珠,20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